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
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
時間
1919年07月 ~ 1934年06月30日
地點
臺灣南投
相關人物
高木友枝、松木幹一郎
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又稱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是1930年代台灣最大的水力發電計畫,該計畫自1919年(大正八年)動工,中間歷經數次的停工與復工,於1934年(昭和九年)完工,工程係以濁水溪為水源,以天然湖泊日月潭加高堰堤成為貯水湖,將湖水引至日月潭西側的門牌潭後,利用落差1057尺(320公尺)之水力來推動發電機,而產生10萬千瓦的電量。

日月潭第一發電所於1934年7月竣工後,為了將電力分送至台灣南北各地,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於西部建造貫通南北之輸電幹線,總長約350公里,建造了154kV之一次輸電系統,南送至高雄、北送到台北和基隆,並在高雄及台北各設一間變電所,開啓高壓輸配電的工程。西部電力系統有水力發電廠17所、火力發電廠5所,發電裝置容量達22萬瓩,以154kV輸電線,經一次變電所6處,供應台灣西部用電。

事件背景:

台灣電力產業之肇始,起於清光緒14年(1888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於臺北創立之「興市公司」,裝置小型蒸氣燃煤發電機,以低壓供應照明為主;雖為時僅月餘,但實為臺灣自辦電業之始,並為臺灣電力事業的開端。

日本統治臺灣後,於明治37年(1904年)在臺北郊區的新店龜山完成龜山水力發電廠,為臺灣水力發電之始。而在明治44年(1911年)時,臺灣總督府已經特許民間企業在部分地區經營電力事業,一度出現十多家「電燈株式會社」,但仍無法滿足臺灣民眾的需電量,故需有一大型電力公司進行電力開發與配置。

臺灣總督府本擬將此計劃官營,但由於戰爭因素,財政匱乏而受阻;後來本計劃將此事業交予民營,但考量若以民營則須有官方補助,當時政府考量民營難以實現,遂作罷。大正7年(1919年),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以官民合營方式,於7月31日成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而創辦資金3千萬日圓中,總督府出資4成、日本企業出資6成。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本社位於總督府正後方,即今國防部博愛大樓所在地。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成立後,於同年著手進行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