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臺灣通史出版
臺灣通史出版
時間
1908 ~ 1920
地點
臺灣
相關人物
臺灣通史出版
資料來源:張榮發基金會
簡介:

《台灣通史》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作者為連橫,並由其創辦的「台灣通史社」出版。但最初銷售成績並不理想,直到二戰後,中國商務印書館重新刊行此書,才有較大印量。

連橫13歲時,其父連永昌購買一部余文儀《重修台灣府志》給他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臺灣史。」基於先人家教啟蒙與台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自1908年至1918年著手撰寫《台灣通史》,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起自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終於割讓(1895年)。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1920年由臺灣通史社出版發行,這是臺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著作。不過連橫對於台灣民主國的記載,最初以「獨立紀」撰寫,後又改為「過渡紀」以避免爭議。

事件背景:

清朝康熙24年(1685年),由首任台灣府知府蔣毓英與諸羅知縣季麒光、鳳山縣知縣楊芳聲共同起稿編纂而成的《臺灣府志》是清代以來台灣首部官方地方志。又通稱為《蔣志》。

修纂《府志》主要是因為在康熙24年(1685)年底,清朝政府下令修纂一統志,而命令各省將郡縣之誌送入北京以備編纂參考,所以才決定開始編纂。

《臺灣府志》至今計有7個版本。其中第3個版本宋志《增修臺灣府志》並未刊行。而最後一版《續修臺灣府志》為乾隆27年(1762年)起由台灣府知府余文儀主修,稱《續修臺灣府志》(通稱《余志》),而在乾隆39年(1774),余文儀在福建巡撫任上刊行,總計26卷。

余文儀在〈續修臺灣府志序〉中提到,他在乾隆25年(1760)任職臺灣府知府時,看到不論高志或是劉志都有有所不備之處,於是興起重修《府志》的念頭,[7]而在乾隆27年(1762)開始大規模的重修臺灣府的府縣志,並於當年或28年(1763)年完成。

連橫13歲時,其父連永昌購買一部余文儀《重修台灣府志》給他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臺灣史。」基於先人家教啟蒙與台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