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滿洲國軍
滿洲國軍
時間
1932年04月15日 ~ 1945年08月18日
地點
中國東北
相關人物
溥儀張景惠張海鵬于芷山吉興、東宮鐵男
滿洲國軍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滿洲國軍為滿洲國的武裝力量。成立於1932年,在1945年解散。成立時將「維持國內治安」、「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設為主要任務,主要是關東軍的後方支援部隊,多於戰鬥部隊。但在關東軍素質弱化後,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滿洲國開始進行武裝總兵力達20萬人。日本投降後,滿洲國軍被蘇軍繳械後正式解散。

滿洲國軍於國內施行徵兵制,每年春天招集20萬名20歲至23歲的男性服3年兵役,參與軍事訓練、補充工兵、構築堡壘、以及輔助地方警察等工作,不適應軍職者則須進行3年的土木工程等勞役。

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及其後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不認可滿洲國的合法性,故滿洲國軍又被稱為偽滿軍或偽滿洲國軍。

事件背景:

1931年9月18日,在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花谷正、土肥原賢二等人策劃下,日本關東軍在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又稱滿洲事變)。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製造「九一八事變」;東北守軍在「 不抵抗」政策下潰不成軍;9月19日,日軍佔領瀋陽,年底前佔領東北三省。兩個月內,關東軍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三行省,並在各省扶植地方性的親日政權—遼寧的臧式毅,吉林的熙洽,黑龍江的馬占山。但其中馬占山只是表面上同意服從,暗中策劃武裝叛亂,不久就打響江橋抗戰。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製造「天津事件」,將溥儀從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經大沽口、營口、旅順後抵達撫順。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召集張景惠、熙洽、馬占山,及臧式毅、謝介石、等人,在瀋陽大和旅館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決定迎接溥儀為滿洲國「執政」,並分配各人在政權中的職務。

3月1日,在日本策劃下,滿洲「建國」,發布《建國宣言》,成立滿洲國,「首都」長春(後改名新京),「領土」包範圍包括現今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全境(不含日據關東州,即今日大連),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