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東亞皇協軍
東亞皇協軍
時間
1940 ~ 1942
地點
山西
相關人物
蔡雄飛、武盡英、郭援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東亞皇協軍,也稱興亞黃軍、黃軍,是指1940年至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部分晉綏軍投降日軍後被改編的一支日軍傀儡部隊。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閻錫山晉綏軍輜重兵司令武盡英投降日軍,在日軍支持下,組建「興亞黃軍」,命武盡英任總司令,原晉綏軍第六十八師副師長蔡雄飛和晉綏軍旅長郭援任分別擔任支隊司令,共有800餘人。
次年, 日軍將「興亞黃軍」總部和第二支隊遣散,將第一支隊改稱「黃軍」、「東亞皇協軍」,蔡雄飛任司令,湯嘉謀任高級參謀,活動于山西離石、中陽、太原地區。總兵力3000人。1942年,日軍改任蔡雄飛為「山西省公署警備處長」,所轄部隊分散到陽曲、清源、徐溝等縣,番號撤銷。1949年,抗日戰爭結束,蔡雄飛被逮捕槍決。
事件背景:
1932年3月成立的偽滿洲國,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還有在北平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從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衛在南京成立的偽國民政府,在這些偽政府的治理下,受到日本掌控的偽軍數量急劇增加。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在華北、華東兩地全面作戰,大量俘獲國民黨軍;同時隨著北平等地的陷落,大批華北部隊編入偽軍序列。當時的偽軍主要是兩類:偽滿軍和華北偽軍。華東也開始出現偽軍,但在規模上遠不能與二者相比。
1938年時,偽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在華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偽軍的主要來源有國軍戰俘能改造部分和當地出國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壯丁,以及地痞流氓的補充。
Top
發生過程:
指1939年11月28日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展開冬季攻勢時,發生八路軍與第二戰區閻錫山的晉綏軍發生衝突,這起事件破壞了國軍第二戰區在晉南三角地帶對日軍的攻勢計劃。中共指控閻錫山「背信棄義、發動內戰與日軍聯合夾擊共軍」。國民政府與閻錫山則認為中共違抗命令、策動叛變、兼併國軍。
在事變中,閻錫山晉綏軍橫掃晉西南,但在晉西北遭慘重失敗,而晉東南則被中央軍乘機占據。事變過後,閻錫山的地盤損失了四分之三,只能居於晉西南,不再能控制山西其他各地。
也由於在事變中,晉綏軍與共軍間的衝突,導致晉綏軍內人心不穩,1940年,晉綏軍輜重兵司令武盡英投降日軍,在日軍支持下,組建「興亞黃軍」,命武盡英任總司令,原晉綏軍第六十八師副師長蔡雄飛和晉綏軍旅長郭援任分別擔任支隊司令,共有800餘人。
次年, 日軍將「興亞黃軍」總部和第二支隊遣散,將第一支隊改稱「黃軍」、「東亞皇協軍」,蔡雄飛任司令,湯嘉謀任高級參謀,活動于山西離石、中陽、太原地區,總兵力3000人。
1942年,日軍改任蔡雄飛為「山西省公署警備處長」,所轄部隊分散到陽曲、清源、徐溝等縣,番號撤銷。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蔡雄飛被逮捕槍決。
歷史影響: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前後,閻錫山和日方達成協議共同防共,國軍搶先進入太原受降,並留用日本軍隊以及部分偽軍,包括東亞皇協軍。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之始,山西首當其衝,加入閻錫山晉軍的前東亞皇協軍也投入戰場。
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等部在徐向前指揮下發起戰役。整個戰役經過六個月激烈戰鬥、雙方共陸續投入42萬餘部隊參戰。最終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4月25日攻克晉系軍閥閻錫山控制的山西省會太原,基本占領了山西乃至華北全境,閻錫山的晉軍幾乎全部被殲滅,前東亞皇協軍及其他留用偽軍也跟著覆滅。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