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東亞皇協軍
東亞皇協軍
時間
1940 ~ 1942
地點
山西
相關人物
蔡雄飛、武盡英、郭援任
東亞皇協軍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東亞皇協軍,也稱興亞黃軍、黃軍,是指1940年至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部分晉綏軍投降日軍後被改編的一支日軍傀儡部隊。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閻錫山晉綏軍輜重兵司令武盡英投降日軍,在日軍支持下,組建「興亞黃軍」,命武盡英任總司令,原晉綏軍第六十八師副師長蔡雄飛和晉綏軍旅長郭援任分別擔任支隊司令,共有800餘人。

次年, 日軍將「興亞黃軍」總部和第二支隊遣散,將第一支隊改稱「黃軍」、「東亞皇協軍」,蔡雄飛任司令,湯嘉謀任高級參謀,活動于山西離石、中陽、太原地區。總兵力3000人。1942年,日軍改任蔡雄飛為「山西省公署警備處長」,所轄部隊分散到陽曲、清源、徐溝等縣,番號撤銷。1949年,抗日戰爭結束,蔡雄飛被逮捕槍決。

事件背景:

1932年3月成立的偽滿洲國,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還有在北平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從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衛在南京成立的偽國民政府,在這些偽政府的治理下,受到日本掌控的偽軍數量急劇增加。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在華北、華東兩地全面作戰,大量俘獲國民黨軍;同時隨著北平等地的陷落,大批華北部隊編入偽軍序列。當時的偽軍主要是兩類:偽滿軍和華北偽軍。華東也開始出現偽軍,但在規模上遠不能與二者相比。

1938年時,偽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在華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偽軍的主要來源有國軍戰俘能改造部分和當地出國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壯丁,以及地痞流氓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