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宗社黨
宗社黨
時間
1912年01月19日 ~ 1916年06月
地點
北京、日本東京
相關人物
良弼
、毓朗、
溥偉
、
載濤
、
載澤
、
鐵良
、
川島浪速
、
善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宗社黨,正式名稱是君主立憲維持會。中國清末民初的政治組織,主要由滿族貴族組成,企圖維持命在旦夕的滿清皇朝。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朝皇族中的頑固分子良弼﹑溥偉﹑鐵良等結成集團,反對清帝退位及與革命政府議和,企圖保存清皇朝的統治的組織。其主要成員是滿洲貴族,不久後因宣統皇帝宣布退位旋即覆滅。
日本後來為了分裂中國,在日本東京又重建了宗社黨,以肅親王善耆和浪人川島浪速為首,其主要活動就是策劃分割中國滿蒙地區的滿蒙獨立運動。
宗社黨曾在1916年3月組成宗社黨「勤王軍」,準備在遼南起事。1916年6月袁世凱死,段祺瑞組閣,日本對華政策轉變,勤王軍被解散。
事件背景:
1911年10月爆發武昌起義,10月12日,清廷派蔭昌率領北洋軍開往湖北鎮壓武昌起義,同盟會會員蔡德辰、陳雄等企圖在京漢鐵路正陽門西車站刺殺蔭昌未果。10月15日,蔭昌途經彰德會見袁世凱時,袁告訴蔭昌切勿輕戰。10月17日蔭昌到達信陽指揮,但由於北洋兩軍系袁世凱舊部,不聽指揮,鎮壓並不得力,同時湖南、山西、江西、陝西等省相繼宣告獨立。
10月27日,清廷召回蔭昌,派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督辦湖北剿撫,並改任馮國璋為北洋第一軍總統官,任命段祺瑞為北洋第二軍總統官,蔭昌隨陸軍第八鎮留在前線參加反攻。11月1日,袁世凱內閣成立,蔭昌被任命為軍諮府大臣暫管陸軍大臣事務。
11月2日,在攻下漢口之後,袁世凱便按兵不動,開始暗中與南方議和。11月3日清政府頒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11月6日,溥儀下罪己詔,釋放革命黨刺客汪兆銘、黃復生、羅世勛。11月13日,袁世凱帶衛隊抵京任內閣總理大臣。11月16日,組成袁世凱內閣。12月6日,袁世凱迫使醇親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退歸府邸。12月16日,調馮國璋來接替禁衛軍總統,解除良弼禁衛軍第一協協統職,調禁衛軍炮隊支援圍剿山西革命軍,分散禁衛軍力量,又用準備出征的名義把禁衛軍調出城外,派段芝貴另編拱衛軍,駐紮城裏。北京完全被袁世凱所控制。
到12月18日南北議和談判開始之前,當時關內18省都發生過武裝起義,其中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獨立,只有直隸、河南、甘肅、山西、山東五省在袁世凱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東、甘肅境內寧夏地區都曾宣布獨立,後被袁軍控制。
Top
發生過程:
1912年1月11日,黎元洪下令北伐。由於局勢惡劣,清庭於1月12日舉行王公會議。愛新覺羅·奕劻主依優待條件交出政權;載澤、載洵、愛新覺羅·善耆及恭親王溥偉反對,並與良弼、鐵良、愛新覺羅·毓朗等秘密召開會議,以維持宗廟社稷為旨,決組宗社黨與南方對抗。1月19日,宗社黨組織君主立憲維持會,推舉馮國璋為會長,散發《北京旗漢軍民公啟》,反對共和,指責奕劻。
「君主立憲維持會」以馮國璋為會長,並以該會名義發布《北京旗漢軍民公啟》,強烈要求隆裕太后堅持君主制政權,反對共和制。他們密謀打倒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以毓朗、載澤出面組閣,鐵良出任清軍總司令,然後與南方革命軍決一死戰。
袁世凱通過汪精衛授意京津同盟會分會暗殺宗社黨首腦。1月26日,同盟會殺手彭家珍炸死良弼,導致在京滿族權貴惶恐不安。2月12日,清宣統帝宣布遜位,宗社黨遂告解散。
1914年4月,日本政府由大隈重信第二次組閣後,積極支持滿蒙獨立運動。宗社黨重新在日本成立,總部設東京,大連設支部,主要成員有原肅親王善耆、原恭親王溥偉、原陝甘總督升允、原蒙古貴族巴布扎布,富昇阿,還有日本人川島浪速、頭山滿、山田修、若日太郎等30餘人。寓居大連的原肅親王善耆領導大連支部,與川島浪速等共同策劃,於1916年3月組成宗社黨「勤王軍」,準備在遼南起事。1916年6月袁世凱死,段祺瑞組閣,日本對華政策轉變,勤王軍被解散。
歷史影響:
宗社黨覆滅後僅一年,清廷期盼已久的復辟時機卻到來,1917年5月,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與國務總理段祺瑞針對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發生府院之爭。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張宣戰,而國會多數議員反對宣戰。黎元洪傾向於國會。
5月23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段離京赴天津,聲明該總統令沒有他的副署,依法無效,並策動各省督軍宣佈獨立,全國形勢危急。黎元洪便電召督軍團首領長江巡閱使張勳入京調停。段祺瑞欲利用張勳壓迫黎元洪,也支持張勳入京。張勳以解散國會為調停條件。時任內閣總理的伍廷芳拒絕簽署解散國會之令而辭職。江朝宗被黎元洪任命為代理國務總理,簽署解散國會之令,隨後卸任。6月,張勳率定武軍三千人北上,駐天津,威脅北京,6月14日入京。
6月30日,張勳與陳寶琛等召開「御前會議」,密謀復辟。當天深夜,派兵佔據火車站、郵局等要地,並派人勸黎元洪「奉還大政」。復辟的骨幹分子是陸軍總長王士珍、步軍統領江朝宗、警察總監吳炳湘、陸軍第十二師師長陳光遠、陸軍第十三師師長李進才,及康有為、劉廷琛、沈曾植、勞乃宣等。
1917年7月1日張勳同康有為等三百餘人正式擁立溥儀登基,出御太和殿,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原宗社黨人升允、鐵良等人均被授予重要官職,但也有如溥偉等宗社黨人在旁觀望,並未參與。而張勳復辟最後也僅維持12天即宣告失敗。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