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宗社黨
宗社黨
時間
1912年01月19日 ~ 1916年06月
地點
北京、日本東京
相關人物
宗社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宗社黨,正式名稱是君主立憲維持會。中國清末民初的政治組織,主要由滿族貴族組成,企圖維持命在旦夕的滿清皇朝。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朝皇族中的頑固分子良弼﹑溥偉﹑鐵良等結成集團,反對清帝退位及與革命政府議和,企圖保存清皇朝的統治的組織。其主要成員是滿洲貴族,不久後因宣統皇帝宣布退位旋即覆滅。

日本後來為了分裂中國,在日本東京又重建了宗社黨,以肅親王善耆和浪人川島浪速為首,其主要活動就是策劃分割中國滿蒙地區的滿蒙獨立運動。

宗社黨曾在1916年3月組成宗社黨「勤王軍」,準備在遼南起事。1916年6月袁世凱死,段祺瑞組閣,日本對華政策轉變,勤王軍被解散。

事件背景:

1911年10月爆發武昌起義,10月12日,清廷派蔭昌率領北洋軍開往湖北鎮壓武昌起義,同盟會會員蔡德辰、陳雄等企圖在京漢鐵路正陽門西車站刺殺蔭昌未果。10月15日,蔭昌途經彰德會見袁世凱時,袁告訴蔭昌切勿輕戰。10月17日蔭昌到達信陽指揮,但由於北洋兩軍系袁世凱舊部,不聽指揮,鎮壓並不得力,同時湖南、山西、江西、陝西等省相繼宣告獨立。

10月27日,清廷召回蔭昌,派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督辦湖北剿撫,並改任馮國璋為北洋第一軍總統官,任命段祺瑞為北洋第二軍總統官,蔭昌隨陸軍第八鎮留在前線參加反攻。11月1日,袁世凱內閣成立,蔭昌被任命為軍諮府大臣暫管陸軍大臣事務。

11月2日,在攻下漢口之後,袁世凱便按兵不動,開始暗中與南方議和。11月3日清政府頒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11月6日,溥儀下罪己詔,釋放革命黨刺客汪兆銘、黃復生、羅世勛。11月13日,袁世凱帶衛隊抵京任內閣總理大臣。11月16日,組成袁世凱內閣。12月6日,袁世凱迫使醇親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退歸府邸。12月16日,調馮國璋來接替禁衛軍總統,解除良弼禁衛軍第一協協統職,調禁衛軍炮隊支援圍剿山西革命軍,分散禁衛軍力量,又用準備出征的名義把禁衛軍調出城外,派段芝貴另編拱衛軍,駐紮城裏。北京完全被袁世凱所控制。

到12月18日南北議和談判開始之前,當時關內18省都發生過武裝起義,其中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獨立,只有直隸、河南、甘肅、山西、山東五省在袁世凱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東、甘肅境內寧夏地區都曾宣布獨立,後被袁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