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大陸政策
大陸政策
時間
1880 ~ 1945
地點
日本、中國
相關人物
佐藤信淵、吉田松陰、山縣有朋、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田中義一、 廣田弘毅 、近衛文麿、東條英機
大陸政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日本的「大陸政策」是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推行的侵略擴張政策,意圖先吞併朝鮮、中國等周邊大陸國家,最終稱霸東亞。

大陸政策也稱大陸經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不甘處島國之境,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主要特徵和表現。

日本大陸政策於19世紀80年代趨於成熟,並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得以實施。因此中日甲午戰爭本質上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必然產物。

一般來說,日本的大陸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併台灣2.吞併朝鮮3.吞併滿蒙4.吞併中國5.稱霸亞洲6.稱霸世界。

事件背景:

日本的「大陸政策」思想承接自日本古代的擴張傳統,同時也深受19世紀西方列強侵略擴張政策的影響。

日本神話中記錄了神武天皇「八紘一宇」的狂想,以及神功皇后「征伐三韓」的傳說。16世紀末,豐臣秀吉初步統一日本後,試圖以朝鮮作為征服中國的跳板,兩次大規模侵朝,達到了日本封建時代對外擴張的頂點。雖然這兩次侵略戰爭都以失敗告終,但豐臣秀吉「必圖朝鮮、窺視中華」的擴張路線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17世紀的日本著名學者山鹿素行與18世紀「集國學之大成」的本居宣長對日本歷史和傳說中的這些侵略行為大加讚賞,他們倡導「日本主義」,建立起以日本為中心的國際秩序觀,對近代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德川幕府末期,許多日本經世學家提出了日本向外侵略擴張的理論,認為日本應跳出島國的局限,「雄飛海外」。林子平在《海國兵談》中提出「海防論」,主張以鄰近地區為侵略目標。本多利明在在1798年出版的《經世秘策》和《西域物語》等著作中認為,日本應以征服世界為終極目標,為此他提出向勘察加半島、滿洲、庫頁島等地擴張,並實行歐洲的「開拓制度」(即殖民制度)。

佐藤信淵在《宇內混同秘策》中極其細緻地闡述了征服中國的具體方案,他的先侵略滿洲再征服中國、西侵東亞大陸與南侵東南亞並進的擴張路線,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

1853年美國海軍「黑船來航」之後,日本被迫放棄鎖國政策,先後同美、俄、英、荷等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面對日本被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的危機,長州藩士吉田松陰提出「失之於歐美,補償於鄰國」的「海外補償論」。吉田認為日本沒有與西方列強對抗的實力,主張屈從於列強,通過侵略鄰國補償日本被列強掠奪的損失:「在貿易上失之於俄美者,應由朝鮮、滿洲之土以償。」越前藩士橋本左內也意識到日本無法單獨對抗列強,他在1857年提倡「日俄同盟論」,向俄國「乞求和親」,「以俄國為兄弟唇齒,掠奪鄰國乃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