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大陸政策
大陸政策
時間
1880 ~ 1945
地點
日本、中國
相關人物
佐藤信淵、吉田松陰、山縣有朋、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田中義一、 廣田弘毅 、近衛文麿、東條英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日本的「大陸政策」是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推行的侵略擴張政策,意圖先吞併朝鮮、中國等周邊大陸國家,最終稱霸東亞。
大陸政策也稱大陸經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不甘處島國之境,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主要特徵和表現。
日本大陸政策於19世紀80年代趨於成熟,並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得以實施。因此中日甲午戰爭本質上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必然產物。
一般來說,日本的大陸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併台灣2.吞併朝鮮3.吞併滿蒙4.吞併中國5.稱霸亞洲6.稱霸世界。
事件背景:
日本的「大陸政策」思想承接自日本古代的擴張傳統,同時也深受19世紀西方列強侵略擴張政策的影響。
日本神話中記錄了神武天皇「八紘一宇」的狂想,以及神功皇后「征伐三韓」的傳說。16世紀末,豐臣秀吉初步統一日本後,試圖以朝鮮作為征服中國的跳板,兩次大規模侵朝,達到了日本封建時代對外擴張的頂點。雖然這兩次侵略戰爭都以失敗告終,但豐臣秀吉「必圖朝鮮、窺視中華」的擴張路線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17世紀的日本著名學者山鹿素行與18世紀「集國學之大成」的本居宣長對日本歷史和傳說中的這些侵略行為大加讚賞,他們倡導「日本主義」,建立起以日本為中心的國際秩序觀,對近代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德川幕府末期,許多日本經世學家提出了日本向外侵略擴張的理論,認為日本應跳出島國的局限,「雄飛海外」。林子平在《海國兵談》中提出「海防論」,主張以鄰近地區為侵略目標。本多利明在在1798年出版的《經世秘策》和《西域物語》等著作中認為,日本應以征服世界為終極目標,為此他提出向勘察加半島、滿洲、庫頁島等地擴張,並實行歐洲的「開拓制度」(即殖民制度)。
佐藤信淵在《宇內混同秘策》中極其細緻地闡述了征服中國的具體方案,他的先侵略滿洲再征服中國、西侵東亞大陸與南侵東南亞並進的擴張路線,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
1853年美國海軍「黑船來航」之後,日本被迫放棄鎖國政策,先後同美、俄、英、荷等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面對日本被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的危機,長州藩士吉田松陰提出「失之於歐美,補償於鄰國」的「海外補償論」。吉田認為日本沒有與西方列強對抗的實力,主張屈從於列強,通過侵略鄰國補償日本被列強掠奪的損失:「在貿易上失之於俄美者,應由朝鮮、滿洲之土以償。」越前藩士橋本左內也意識到日本無法單獨對抗列強,他在1857年提倡「日俄同盟論」,向俄國「乞求和親」,「以俄國為兄弟唇齒,掠奪鄰國乃當務之急」。
Top
發生過程:
在1868年4月6日明治維新拉開帷幕時,明治天皇在《五條御誓文》和《御筆信》中明確提出,日本對外方針是「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與內閣中的陸海兩大臣等軍方勢力合稱為「軍部」,地位特殊,政治勢力不斷增強,與內閣相對抗。
19世紀中葉,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建立起中央集權近代天皇制國家。明治政府大力現代化,興辦工業企業,1880年代中期開始工業革命。在各種因素之下,日本對外擴張,確立軍國主義「大陸政策」。
大陸政策首先吞併朝鮮,中國等周邊大陸國家地區,最終稱霸東亞乃至全世界。1894年,日本在吞併琉球後,進而發動甲午戰爭進攻中國的東北與山東,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導致中國割讓台灣。而日本在朝鮮東學黨起義時,以保護僑民為由,趁機出兵建立傀儡政府,其後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并吞朝鮮。
1900年,日本為八國聯軍主力之一,佔領天津、北京,並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於對馬海峽海戰中重創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戰勝俄國。1905年,日本強迫中國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中國被迫增開16處商埠,並在營口等地劃分日租界等。1907年,日、俄簽訂《日俄協定》、《日俄密約》承認彼此利益,並將中國東北北部和內蒙古劃為日本勢力範圍。日本依靠南滿鐵路而向滿蒙地區殖民。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全面進攻中國。1941年日本發起太平洋戰爭,正式向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佔有利益的歐美強權挑戰,但隨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大陸政策也隨之灰飛煙滅。
歷史影響:
大陸政策的早期發起者佐藤和吉田,其理論比較成系統且具體,他們提出的以朝鮮和中國為主要侵略目標甚至侵占印度的主張,在當時雖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在明治時期,佐藤的思想受到日本政府的實際主持者大久保利通等人的看重,他的擴張主義思想隨其著作的出版在日本廣為傳播,奠定了日本「大陸政策」的思想基礎。
而吉田的思想更是由他的弟子、後來明治政府的領導人山縣有朋、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人繼承下來,吉田和橋本對列強妥協、對鄰國侵略的觀點一直貫穿於明治以後的四本政府對外政策。
二次大戰後,為消除戰前日本軍事獨裁的餘緒,同盟國占領軍當局在這段時間內對日本實施許多變革,其中最大的影響是政治制度的改造,並透過制定新憲法,使得日本從明治時代以來的帝國體制轉型為自由民主制國家,也放棄維持軍事力量與宣戰權。
Top
東方雜誌復刊 834
‧
現代東方─日本大陸政策的成長與變質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