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時間
1943年11月10日 ~ 1946年04月20日
地點
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蘇聯
相關人物
羅斯福、邱吉爾、
蔣中正
、史達林、戴高樂、
蔣廷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英語: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英文縮寫:UNRRA)創立於1943年,發起人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其名稱內之「聯合國」並非指後來於舊金山組成的聯合國,而是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同盟國參戰國家。
本質為福利機構的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成立目的乃於戰後統籌重建二戰受害嚴重且無力復興的同盟國參戰國家。其中,受害最嚴重的中國成為最主要被幫助國家,而施予幫助者則為美國、英國與加拿大。
1944年9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要求的救濟總額為9.45億美元,以及2200名外國專家的服務。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最終在1945-1949年間向中國提供了總額為5.18億美元的各種援助,約等於庚子賠款(4.5億兩白銀)的兩倍。
1946年4月20日,聯合國成立國際難民組織,取代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事件背景:
1939年第二次世界戰爭爆發,當時的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
自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開始,中國就處在與日本的戰爭中,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於中國戰場上牽制了大部分日本陸軍,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稱為「世界權力的託管人」,後來被稱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國」。中美英蘇作為四大國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簽字,之後在1943年的莫斯科會議所頒布的《四國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國」地位獲得進一步確認。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
隨著戰事在世界蔓延,許多同盟國成員皆受到戰火波及,為了協助盟友復興重建,同盟國領導國家美國、英國以及未受戰火洗禮的加拿大,陸續提供許多物資、經濟上的援助。
Top
發生過程: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創立於1943年,發起人為美國總統羅斯福。本質為福利機構的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成立目的乃於戰後統籌重建二戰受害嚴重且無力復興的同盟國參戰國家。其中,受害最嚴重的中國成為最主要被幫助國家,而施予幫助者則為美國、英國與加拿大。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最初參加者共有48個國家,包括中華民國、美國、英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蘇聯、烏克蘭、白俄羅斯、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多米尼加、厄瓜多、埃及、薩爾瓦多、衣索比亞、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冰島、印度、伊朗、伊拉克、賴比瑞亞、盧森堡、墨西哥、荷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菲律賓、波蘭、土耳其、南非、烏拉圭、委內瑞拉和南斯拉夫。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獲得的救濟資金和物資主要來自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美國提供了27億美元的資金和物資,英國提供了6.2億美元的資金和援助物資,加拿大提供了1.54億美元。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向各受援國提供的最大宗的援助物資為食物,總價值12.3億美元,總重911萬長噸。其次為工業善後物資,價值為6.77億美元,總重1128萬長噸,包括工具機、發電機、機車、車皮、鐵軌、汽車、各種零件、成套工廠設備、架橋設備、工程機械、燃油、煤炭、化工產品、建築材料等。第三大宗援助物資為為衣物紡織品鞋襪類(價值4.19億美元,53.6萬長噸)和農業善後物資(價值3.2億美元,231萬長噸,包括種子、牲畜、化肥、漁船、魚網、拖拉機等)。最後為醫療衛生和文教援助,向各受援國提供了價值1.17億美元、13.4萬長噸的物資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所有成員國都提供了行政經費。30個未受入侵的成員國提供了業務經費。8個受入侵的成員國(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中國、捷克斯洛伐克、希臘、盧森堡)也以現金、勞務、船運等方式提供了業務經費。五個非成員國(阿根廷、愛爾蘭、葡萄牙、羅得西亞和義大利)也提供了贈款。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向各受援國提供的援助總額:
中國:5.17846億美元
波蘭:4.77927億美元
義大利:4.18222億美元
南斯拉夫:4.15642億美元
希臘:3.47162億美元
捷克斯洛伐克:2.61337億美元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88199億美元
奧地利:1.35513億美元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6082萬美元
阿爾巴尼亞:2625萬美元
菲律賓:988萬美元
匈牙利:438.6萬美元
多德卡尼斯群島(原屬義大利,1947年後歸希臘):390萬美元
芬蘭:244.1萬美元
朝鮮:94.3萬美元
衣索比亞:88.4萬美元
聖馬利諾:3萬美元
1944年9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要求的救濟總額為9.45億美元,以及2200名外國專家的服務。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最終在1945-1949年間向中國提供了總額為5.18億美元的各種援助,約等於庚子賠款(4.5億兩白銀)的兩倍。
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向中國提供的善後援助中,工業善後物資約占三分之一,食品和衣物各占四分之一左右,其餘為醫療衛生和教育援助,以及黃河水利工程、農具工廠規劃、漁業發展計劃、製藥廠援建等等。向800多萬原日占區居民、返鄉難民和赤貧居民提供了食物、衣物和醫療援助,興建了八個大的水利工程和許多小的水利工程,使400多萬英畝的土地恢復了生產,另有約3000萬英畝土地增加了抗災能力。
歷史影響:
為了與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業務結合,1945年1月,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成立,直接隸屬於行政院,成立後的首任署長為蔣廷黻。1945年年中,二戰結束後,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於中國各地投入大量民生物資。
以台灣而言,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投入的各項民生物資超過20萬公噸,比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投入的資助還多。1947年6月27日,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撥5億元賑濟水災款,滙粵分署,令該署立即發放全部存糧,救2災民。
8月28日,因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東北分署署長劉廣沛被東北九省主席、三特別市長聯名控告貪污舞弊事,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派分配廳廳長汪伏生赴瀋陽,免去劉廣沛之職務。
1947年10月,因國共內戰、美國懷疑國府挪移經費款項等因素,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遭到裁撤。就中國政府而言,其業務轉由行政院善後事業委員會接任。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