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援蔣路線
援蔣路線
時間
1937年07月07日 ~ 1945年08月15日
地點
中國、越南、緬甸、印度
相關人物
蔣中正、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
援蔣路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援蔣路線,是指抗日戰爭時,於大日本帝國與中華民國對立之際,主要由美國、英國、蘇聯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輸送路線。

名稱的意思,是援助時任中華民國領導人的蔣中正。當時的國民政府堅持對日本徹底抗戰。而日本長時間對中國大陸投入超過百萬以上的軍力進行攻擊,造成中國國力凋敝。中方為了扭轉劣勢,必須接受英美的援助。

到了太平洋戰爭(當時日方稱為大東亞戰爭)爆發後,日方的作戰重點之一就是切斷國民政府的輸送物資路線,以求弱化國民政府的抗戰動力。如今在日本,單論「援蔣路線」的場合,多假設為所謂的「緬甸路線」。

中國抗日戰爭進入1942年5月,日軍切斷滇緬公路這條戰時中國最後一條陸上交通線後,中美兩國被迫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中國雲南昆明之間開闢了一條轉運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這條空中通道就叫駝峰航線。

事件背景:

抗戰初期,美國不願捲入中日戰爭;1937年9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禁向中日兩國運送軍火。美國奉行中立政策,對中日雙方都提供原材料。因為日本工業基礎強於中國,此舉實際上有利於日本。直到戰爭進行17個月,即1938年12月,中國方行到美國1500萬美元借款,以桐油抵償。還有2000萬美元錫貸款。外交人員幾經努力,1942之前美國對華提供1.7億美元貸款。

美國在外交上支持中國,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美國對日本提出抗議并力促中國和日本的和談。1941年,由於中日和議始終難於達成和日本入侵中南半島,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和鋼鐵禁運。日本石油和鋼鐵來源斷絕,冒險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全力援華,1942年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無償援助,並根據《租借法案》向對華租借大量軍事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