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援蔣路線
援蔣路線
時間
1937年07月07日 ~ 1945年08月15日
地點
中國、越南、緬甸、印度
相關人物
蔣中正
、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援蔣路線,是指抗日戰爭時,於大日本帝國與中華民國對立之際,主要由美國、英國、蘇聯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輸送路線。
名稱的意思,是援助時任中華民國領導人的蔣中正。當時的國民政府堅持對日本徹底抗戰。而日本長時間對中國大陸投入超過百萬以上的軍力進行攻擊,造成中國國力凋敝。中方為了扭轉劣勢,必須接受英美的援助。
到了太平洋戰爭(當時日方稱為大東亞戰爭)爆發後,日方的作戰重點之一就是切斷國民政府的輸送物資路線,以求弱化國民政府的抗戰動力。如今在日本,單論「援蔣路線」的場合,多假設為所謂的「緬甸路線」。
中國抗日戰爭進入1942年5月,日軍切斷滇緬公路這條戰時中國最後一條陸上交通線後,中美兩國被迫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中國雲南昆明之間開闢了一條轉運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這條空中通道就叫駝峰航線。
事件背景:
抗戰初期,美國不願捲入中日戰爭;1937年9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禁向中日兩國運送軍火。美國奉行中立政策,對中日雙方都提供原材料。因為日本工業基礎強於中國,此舉實際上有利於日本。直到戰爭進行17個月,即1938年12月,中國方行到美國1500萬美元借款,以桐油抵償。還有2000萬美元錫貸款。外交人員幾經努力,1942之前美國對華提供1.7億美元貸款。
美國在外交上支持中國,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美國對日本提出抗議并力促中國和日本的和談。1941年,由於中日和議始終難於達成和日本入侵中南半島,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和鋼鐵禁運。日本石油和鋼鐵來源斷絕,冒險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全力援華,1942年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無償援助,並根據《租借法案》向對華租借大量軍事物資。
Top
發生過程:
援蔣路線的途徑,自中日戰爭開戰起,期間經過了太平洋戰爭,至最終日本投降。包括日本軍阻斷與蘇德戰爭開戰後援助遲滯的路線共有4條。
1.香港:通過當時由英國支配的殖民地香港,採用陸上的鐵路運輸與利用珠江水運將物資運往中國大陸內陸。於1938年10月廣州被日本軍占領後切斷。
2.法屬印度支那:經由當時法國殖民地法屬印度支那西部的海防市,採用陸上的鐵路運輸方式,將物資運往昆明。在1940年的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後被切斷。
3.蘇聯:與其他路線一樣有著同樣的重要性。但在1941年時蘇德戰爭開始後,物資的供給也逐漸斷絕。
4.英屬緬甸:有新舊陸運2條與1條空運。從當時是英國支配下的殖民地(現在的緬甸)臘戌(位於撣邦北部的一座大城)、仰光,採陸運方式將物資經鐵路或載貨汽車經滇緬公路運往雲南省昆明。但日本軍在1942年將緬甸全境攻陷,滇緬公路也遭切斷。之後,英美從印度東部的喜馬拉雅山脈開闢了空運通路,即駝峰航線,繼續援助物資。
但是,考慮到空運的數量有所限制,於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新公路建設緊急開展。1945年1月,盟軍反攻仰光,此時自英屬印度的阿薩姆邦雷多至昆明的中印公路宣布完工通車。
美國以租借法案名義通過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從緬甸、印度向中國運送作戰物資支持中華民國繼續抗戰。世界各國介入主要是因為英美希望中國拖住日本陸軍主力。
歷史影響:
美國開闢中印空運之初,僅供給美國14航空隊之需要,直到1944年春季之後,方始運作戰物資,至於美國對中國之援助,空軍方面獲得數百架飛機及配件和燃油,陸軍則獲得29個師輕裝備,其價值約為5億美元,若按美方援助盟邦之物資2,800億美元計算,或相等於裝備588個裝甲師或2000步兵師,中國所佔者實在微乎其微。所有上述援助合計,中國在抗戰中所獲美援總額達16.02億美元,是所有國家中對華援助最多。
其中,駝峰航線這一空中橋樑的空運行動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儘管在1945年1月開放中印公路後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復仰光時,空運的總噸位(65萬噸)仍比在雷多公路(14.7萬噸)多得多,最後總記飛行時間約共計150萬小時。駝峰運送行動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戰略橋樑,只有1949年柏林封鎖時的空運行動在空運貨物量上超過了它。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