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巴安事變
巴安事變
時間
1932年02月 ~ 1932年10月
地點
西康巴安
相關人物
蔣中正
、格桑澤仁、
劉文輝
、
龍雲
、貢噶喇嘛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巴安事變是1932年發生在巴安 (今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的國民黨官方(委派格桑澤仁為代理人)、當地軍閥(劉文輝)與西藏地方三方勢力為爭奪西康統治權而混戰的事件。
國民政府於1931年底正式任命格桑澤仁為國民黨西康黨務特派員,回西康開展建黨工作,以加強國民黨中央對康區的領導。
隔年格桑澤仁乘軍閥混戰,藏軍又占領甘孜、瞻化等地尚未撤離,劉文輝腹背受敵之際,強繳巴安縣駐軍第42團的武器,成立了「西康邊防司令部」,即西康民族自衛軍,史稱「巴安事變」。
當格桑澤仁和藏軍戰鬥之時,劉文輝調第24軍馬成龍團到巴安縣進行彈壓。馬成龍團到達巴安縣後,首先擊敗了藏軍,藏軍撤退。其後,馬成龍團迫使巴安民軍上繳武器,並捕殺了幾位格桑澤仁手下幹部。格桑澤仁在此之前便潛往農村,躲過一劫,此後經雲南返回南京。
至此,巴安事變以格桑澤仁失敗,藏軍潰退回金沙江以西,劉文輝繼續統治巴安縣而告終。
事件背景:
1927年劉文輝入主西康,時巴安 (今巴塘縣)藏人格桑澤仁(王天華)任蒙藏委員會委員兼藏事處長,蔣介石為分化劉文輝的統治,於1931年底正式任命格桑澤仁為國民黨西康黨務特派員,回西康開展建黨工作,以加強國民黨中央對康區的領導。
格桑澤仁原為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派僧官貢登扎西,於1926年考察西康時的翻譯。貢登扎西臨別返回南京之際,將格桑澤仁推薦給國軍第24軍軍長劉文輝,但格桑澤仁未能受到劉文輝重用。
後來格桑澤仁來到南京。貢登扎西通過九世班禪額爾德尼將格桑澤仁推薦到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為馬福祥)任藏文翻譯。不久,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將格桑澤仁推薦給中央,格桑澤仁於1928年夏被任命為蒙藏委員會委員兼藏事處處長,併兼任蒙藏委員會所辦的《蒙藏周報》社副社長。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格桑澤仁作為康藏代表通電全中國,「敬希政府,正式宣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初,格桑澤仁從成都派人到康定籌備設立西康黨務特派員駐康辦事處,自己率領巴安籍的學員從雲南返回家鄉巴安,路經雲南昆明時,受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和雲南省黨政官員歡迎,並被龍雲授「滇邊宣慰使」職銜,獲贈雲南造單筒步槍100支及長波電台一部。格桑澤仁抵達巴安時,受到家鄉民眾熱烈歡迎。
Top
發生過程:
劉文輝對格桑澤仁的到來深以為忌,便在康定組織「反對格桑澤仁冒充康藏全權代表大同盟」,該大同盟指格桑澤仁冒充「康藏全權代表」,還在康定舉行了遊行,並致電南京國民政府各個部委以求支持,還派馬澤昭、丁子沛作為「真正的民眾代表」到南京告狀。
南京國民政府方面對此未予理睬,並任命格桑澤仁為國民政府參議。同時,劉文輝所屬的第24軍駐巴安縣的軍官也惡語中傷格桑澤仁。格桑澤仁在巴安難以開展黨務工作,地方鄉紳還向他申訴當地駐軍惡行,中央所派官員也遭槍殺。巴安縣僧俗民人向南京國民政府告狀稱:
康民受川藏夾壓,無可申訴,幸蒙中央委格桑澤仁回康辦黨,喚醒康人。乃駐康旅長馬嘯不協力御藏,反壓迫西康,并迭令僧等嚴防格桑,不准入康。僧等以中央大員銜命回康,未敢擅阻,詎駐巴軍隊竟將黨部幹事戴良晞要路槍殺,圍攻黨部。僧民等為擁護中央命令,自衛自決。
同時獲得中央、龍雲及西康地方勢力支持的格桑澤仁提出了「康人治康」,並宣布了五條政綱:
1.實行地方自治;
2.主張民族平等;
3.廢除烏拉制度;
4.改進耕作技術;
5.發展文教事業。
格桑澤仁還乘軍閥混戰,藏軍又占領甘孜、瞻化等地尚未撤離,劉文輝腹背受敵之際,強繳巴安縣駐軍第42團的武器,成立了「西康邊防司令部」,即西康民族自衛軍,格桑澤仁任司令。他還將巴安縣的街道更名為「博愛街」、「中山街」、「平等街」、「自由街」等,並任命了巴安縣、得榮縣等縣縣長,史稱「巴安事變」。
此外,格桑澤仁還命令鹽井的貢嘎喇嘛繳交第42團駐鹽井部的武器。但貢嘎喇嘛拒絕將所繳武器運交巴安縣。格桑澤仁遂率軍征討貢嘎喇嘛,但也導致貢噶喇嘛投靠了西藏噶廈,和藏軍共同進攻巴安民軍,並包圍巴安縣縣城。格桑澤仁指揮巴安縣軍民長期開展巴安保衛戰,使藏軍未能攻破巴安縣。
格桑澤仁和藏軍戰鬥之時,劉文輝調第24軍馬成龍團到巴安縣進行彈壓。馬成龍團到達巴安縣後,首先擊敗了藏軍,藏軍撤退。其後,馬成龍團迫使巴安民軍上繳武器,並捕殺了幾位格桑澤仁手下幹部。格桑澤仁在此之前便潛往農村,躲過一劫,此後經雲南返回南京。至此,巴安事變以格桑澤仁失敗,藏軍潰退回金沙江以西,劉文輝繼續統治巴安縣而告終。
歷史影響:
1932年10月,事變後回到南京的格桑澤仁仍任蒙藏委員會委員兼《蒙藏周報》社副社長等職務。他募資購置了巨幅釋迦牟尼像,贈給了巴安縣丁寧寺(後稱康寧寺),並將一些物品送給家鄉。
1934年夏,他奉蒙藏委員會及參謀本部會派,到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視察蒙藏區域
巴安事變同年秋天,劉文輝與同屬川軍的強人劉湘交戰。翌年10月,劉文輝戰敗,由於劉文輝在巴安事變中獲勝,繼續統治西康,因此在戰敗後得以逃往西康,保全僅存的實力,不至於被劉湘併吞。
1934年(民國23年)12月,劉文輝被國民政府中央任命為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此時,他辭去四川省政府主席職務)。此後,他投身創設西康省的活動。
民國三十年(1941年),格桑澤仁和妻子巴月照等人自重慶經雲南回家鄉巴安縣,受到巴安各界歡迎。此前,格桑澤仁在重慶同劉文輝進行了談判,以「國難當頭,應團結對敵」,消除了雙方一切隔閡。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