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寧都暴動
寧都暴動
時間
1931年12月14日 ~ 1931年12月16日
地點
江西寧都
相關人物
趙博生、
董振堂
、季振同、黃中嶽
資料來源:阿波羅新聞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寧都暴動,是指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一部於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寧都發動的一次兵變。兵變的結果是,二十六軍大部一萬七千餘人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
1931年11月底,第二十六路軍軍中的中共秘密組織被國民政府察覺,蔣中正急電軍長孫連仲要求其查辦。此時孫恰不在軍中,電文落入副軍長兼參謀長趙博生手中。趙為中共秘密黨員,立刻決定發起暴動,並爭取25師73旅旅長董振堂、第74旅旅長季振同及團長黃中嶽等人參加。
中共得知此一情況後,即派王稼祥、劉伯堅和左權前往聯絡,並派遣紅四軍紅十二師前往接應。
1931年12月14日,趙、董、季等人發動暴動,寧都駐軍1萬7千餘人叛亂。16日,暴動部隊到達中央蘇區,被改編為紅五軍團。
事件背景:
1926年國民黨發動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北京,12月,東北易幟,張學良除去北洋政府五色旗,改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名義上歸順國民政府。北伐宣佈成功,名義上「統一中國」。
不過,表面上的中國統一很快便破裂。1930年5月至11月中原大戰爆發,蔣中正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戰鬥。
在蔣中正調度下,中央軍攻陷洛陽,截斷馮玉祥的西北軍潰逃後路,戰況漸漸明朗。蔣運用各種手段,爭取到東北軍張學良支持。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宣佈停止內戰。兩日後,張學良率東北軍數萬人入山海關,攻進北平。11月4日,閻、馮通電下野,所部被蔣中正、張學良改編,戰爭結束。
中原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將原西北軍的第五路軍改編為二十六路軍,以孫連仲為軍長,調往江西參加剿共,由於連年征戰,該軍將士日益不滿。
Top
發生過程:
1931年1月,蔣中正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剛收編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即被蔣從河南調往江西反共前線剿共。該部第二十七師八十一旅在永豐與紅軍一交手就被殲滅大部,對二十六路軍震動很大。
在第三次圍剿中,蔣調第二十六路軍進駐寧都一帶,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失敗,其他各路軍都撤出了蘇區,而第二十六路軍仍被留在寧都一帶駐守。
第二十六路軍對孤軍駐守寧都十分不滿,加上紅軍的政治瓦解,軍心日漸不穩。適孫連仲本人患牙疾,乃請假赴南京就醫,27師師長高樹勛亦私自離隊赴廬山,部隊交由參謀長,中共地下黨員趙博生指揮。
二十六路軍,其實早在北伐戰爭時期便已被中國共產黨滲透,當該軍奉命參加剿共戰爭時,中共命令其秘密組織在該軍中加強活動,策劃兵變。
1931年11月底,該軍中的中共秘密組織被國民政府察覺,蔣中正急電孫連仲要求其查辦。此時孫恰不在軍中,電文落入副軍長兼參謀長趙博生手中。
沒想到趙竟然就是中共秘密黨員,遂立刻決定發起暴動,並爭取25師73旅旅長董振堂、第74旅旅長季振同及團長黃中嶽等人參加。
中共得知此一情況後,即派王稼祥、劉伯堅和左權前往聯絡,並派遣紅四軍紅十二師前往接應。
1931年12月14日,趙、董、季等人發動暴動,除城北25師的1個團被25師師長李松昆設法帶走外,其餘寧都駐軍1萬7千餘人全部叛亂。16日,暴動部隊到達中央蘇區,被改編為紅五軍團。
歷史影響:
寧都暴動後,二十六路軍大部分加入共產黨,但其主要領導人均結局淒涼。其中趙博生死於反圍剿,董振堂死於西路軍之戰,季振同和黃中嶽被處決於長征之前。但所部後來湧現了李達、姬鵬飛、孫毅、孫繼先、趙章成、黃鎮、王幼平等知名共黨人士。
1932年,紅一方面軍進行整編,原紅五軍團部隊被拆分,季振同對此存有意見。4月,馮玉祥派劉驥潛入紅軍,對季振同進行策反,但被拒絕。季振同將策反信件交給紅五軍團政委肖勁光,以明心志,但提出希望脫離戰鬥領導崗位,前往蘇聯休養。
4月19日,馮玉祥再度派人潛入紅軍接洽季振同時,被紅軍截獲。5月,李克農報請周恩來同意後,將季振同與黃中嶽等其他寧都暴動成員一同逮捕。1932年8月,季振同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最高法庭判處死刑,後在毛澤東等人的斡旋下,改為10年監禁。
不過,1934年10月,紅軍即將長征前夕,季振同仍被周恩來下令處決於瑞金葉坪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