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俄羅斯法西斯黨
俄羅斯法西斯黨
時間
1931年05月26日 ~ 1943年07月01日
地點
哈爾濱
相關人物
羅德扎耶夫斯基、科西敏、馬特科夫斯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俄羅斯法西斯黨(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ашистская партия)是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俄羅斯移民右翼運動。實際上,自十月革命以來法西斯主義即一直存在於滿洲俄國人的思想內,直到1931年5月26日一個秘密會議的召開後,一些小型團體才被聯合起來組建為俄羅斯法西斯黨。通過與日本方面的合作,俄羅斯法西斯黨一度成為滿洲國境內影響力最為強大的移民政黨。
俄羅斯法西斯黨主要替掌握滿州國的日本人效力、效命的第一項活動,是積極從事反蘇反共親日宣傳,印製並廣為散髮的傳單公開號召推翻蘇聯政權。定期舉行反共口號和標語競賽,舉辦各種旨在反對共產國際的抗議集會、揭露共產主義罪惡周等活動。
儘管日本竭力利用俄羅斯法西斯黨替自己效力,但仍加以戒備和監視。1940年哈爾濱日本軍事使團關於加強對蘇情報及破壞活動的措施計劃中,就明確指出要加強「對白衛軍分子的領導,並為了制止白衛軍分子的任何動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事件背景:
1918年俄國革命和俄羅斯內戰爆發後,許多俄裔居民選擇離開俄羅斯,通常他們對俄羅斯當時的蘇維埃政權持反對態度。
大多數白俄移民是白軍的支持者,他們主要由於政權的更迭而移民國外,另外一部分人則是東正教的支持者,移民的原因則是不滿蘇聯的東正教政策。
大多數白俄移民在1917到1920年間離開俄國,人數估計在90萬到200萬之間。階層主要為士兵和軍官、哥薩克、知識分子、商人和地主以及俄羅斯帝國政府的官員和俄羅斯內戰期間各種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官員。
1918年,俄國爆發布爾什維克革命,大批俄國軍人、貴族和平民避難至哈爾濱,使哈爾濱成為俄國境外最大的俄國人聚居地。哈爾濱白俄創辦了幾十間俄國人學校,並出版俄文雜誌和報紙。
1918年至1920年,大約有5萬俄國人涌入哈爾濱,1922年黑龍江省的俄國居民達到了20萬人。
Top
發生過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一手策劃、扶植的傀儡政權—滿洲國政府宣布成立,溥儀執政偽滿洲國。而此時,客居中國東北地區的俄國居民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31年5月下旬,在哈爾濱秘密舉行了俄羅斯法西斯黨成立大會,會議選舉沙俄將軍科西敏為主席,羅扎耶夫斯基為總書記,並選出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委員會。會議確定黨的任務是在俄羅斯實現民族革命,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法西斯專政。1932年初,羅扎耶夫斯基就開始同日本人接觸並獲取經費援助。
俄羅斯法西斯黨主要替掌握滿州國的日本人效力、效命的第一項活動,是積極從事反蘇反共親日宣傳,印製並廣為散髮的傳單公開號召推翻蘇聯政權。定期舉行反共口號和標語競賽,舉辦各種旨在反對共產國際的抗議集會、揭露共產主義罪惡周等活動。
俄羅斯法西斯黨還大肆鼓噪親日。例如1937年哈爾濱出版的俄文版《遠東白色運動簡史》就說:「我們面向東方,我們與偉大的東方帝國—日本的團結是永遠不變的,不管我們的敵人說些什麼,也不管他們在這一點上對我們怎樣橫加指責。」
即便是俄羅斯法西斯黨領袖羅扎耶夫斯基本人,後來在1945年8月22日寫給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懺悔信中也承認:「年復一年,儘管我們是熱愛自己的人民和我們祖國的民族主義者,但終究因為脫離祖國而實際上成了我們所憎恨的那種資本的國際打手,我們不得不違心地說和做。我們不得不讚美德國人和日本人。」
為加強對俄僑青少年和婦女的親日思想灌輸,1932年在羅扎耶夫斯基的倡議下組建了「俄羅斯婦女法西斯運動組織」,1934年又組建了「青年法西斯聯盟」(由10~16歲男孩組成)、「青年法西斯先鋒隊聯盟」(由10~16歲女孩組成),「法西斯童子軍聯盟」(由5~10歲兒童組成)以及「俄羅斯青年民族聯盟」(由16~25歲青年組成)。
俄羅斯法西斯黨還滲透到蘇聯境內從事反動宣傳、暗殺、顛覆破壞、收集情報等活動。1937年在哈爾濱成立了一所秘密學校,培訓在蘇聯境內從事顛覆破壞活動的骨幹,該校校長即是俄羅斯法西斯黨領袖羅扎耶夫斯基。
儘管在哈爾濱很多俄僑對待俄羅斯法西斯黨的態度很冷漠,但該黨還是有不少追隨者和支持者,主要是那些涉世未深的俄僑青年。他們出於對羅扎耶夫斯基「能夠復興偉大的、統一的、不可分割的俄羅斯」的承諾的信任,加上貧困的煎熬,而走上了公開與自己的祖國為敵、替日本情報機關效力的道路。但不少被矇騙的俄僑青年,很快就在邊境地帶被蘇方抓獲並槍決了。
儘管日本竭力利用俄羅斯法西斯黨替自己效力,但仍加以戒備和監視。1940年哈爾濱日本軍事使團關於加強對蘇情報及破壞活動的措施計劃中,就明確指出要加強「對白衛軍分子的領導,並為了制止白衛軍分子的任何動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而一向敵視蘇聯的關東軍,在蘇聯取得史達林格勒和庫斯克會戰的大勝後,感到了日本外交部在1941年4月13日和蘇聯簽訂友好條約的正確。這樣關東軍不需要也不支持俄羅斯法西斯黨,俄羅斯法西斯黨自然也不再有存在必要,因此便被日本人拋到一邊。
1943年7月,滿州國甚至正式規定禁止俄羅斯法西斯黨的任何活動,領導人羅扎耶夫斯基只能轉到滿州國俄羅斯人事務管理局裡任職。
歷史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對日本宣戰,揮軍進入滿州國,關東軍不敵,中國東北淪入蘇聯手中。原俄羅斯法西斯黨領袖羅扎耶夫斯基先是逃到天津,後被蘇聯在北京的領事館騙去被押到莫斯科。
羅扎耶夫斯基的追隨者在戰後大部分回到蘇聯,當中有自願也有不自願,他們都被關在一起並判刑。
1946年8月26日開庭審判。29日宣布S羅扎耶夫斯基等五名俄羅斯法西斯黨成員槍決。次日,39歲的羅扎耶夫斯基被處死。
曾經一度擔任俄羅斯法西斯黨遠東部部長的馬特科夫斯基,有文章中描述了曾被迫跟日本人有過合作的俄羅斯人,被押解到蘇聯境內後的有關情況:「蘇聯紅軍在哈爾濱掌握了滿洲國俄國僑民事務局的檔案文件,那些在不同程度上跟日本人有過聯繫的人被逐一揪出。除了少數年紀老邁的老人之外,幾乎所有的男人都被逮捕並被押解到蘇聯境內。」這揭示了當時蘇聯方面對俄奸們所採取措施的嚴酷和嚴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