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政府
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政府
時間
1935年10月 ~ 1936年07月
地點
西康綏靖
相關人物
張國燾
、克基、楊海山、孟興發
資料來源:今日頭條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政府於1935年10月成立於西康綏靖城(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隸屬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聯邦政府,是一個由長征途中的紅四方面軍協助成立的藏族政權。
實際控制範圍包括丹巴、懋功、撫邊、四土、綽斯甲、綏靖、崇化等地。嘉戎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並有國旗。在紅軍的幫助下,格勒得沙政府還建立了格勒得沙革命軍、綏靖回民支隊等武裝組織。
1935年12月,組建了格勒得沙革命黨,其黨章提出了沒收軍閥、地主階級的財產分給格勒得沙;取消苛捐雜稅,實行統一累進稅;信教自由(限於喇嘛教;反對基督宗教);男女平等;成立格勒革命軍保衛格勒;發展格勒文化,辦格勒學堂;各民族一律平等」等主張。1936年7月,紅軍離開後,格勒得沙政府解散。
事件背景:
1935年1月22日,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電令紅四方面軍「實行向嘉陵江以西進攻」,策應中央紅軍作戰。接電後,紅四方面軍在廣元縣旺蒼壩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迅速打造船隻,解決渡江工具;收縮東線部隊,主動出擊陝南,調動敵人北移,創造渡江條件。紅四方面軍隨即發動廣昭戰役,意圖開闢川甘邊根據地,戰役受阻。
1935年3月29日至4月21日,紅四方面軍發起了強渡嘉陵江戰役,殲滅川軍近萬人,占領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區。隨後,紅四方面軍放棄川陝蘇區,部隊及撤出的蘇區地方幹部共計10萬人西進,奪取茂縣、理番縣、松潘等地,開始長征。
6月18日,紅四方面軍一部在四川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懋功縣兩河口召開常委會議,決定統一領導指揮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張國燾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任中革軍委委員,原川陝蘇區的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歷史結束。8月,兩軍混編共同北上,紅四方面軍主力和中共中央軍委為左路軍。
不久,張國燾率左路軍穿過松潘草地到達阿壩後,拒絕繼續北上,南下再過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創建根據地,但屢遭挫折,部隊損失嚴重。
Top
發生過程:
1935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長征途中,建立了中共大金省委,省委駐西康省綏靖城,以領導在大金川流域建立能支援前線紅軍作戰的根據地的各項工作。在中共大金省委的具體組織下,1935年11月8日,格勒得沙(嘉絨藏語譯音,意藏族人民)共和國在綏靖縣宣告成立。
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政府接受中共大金省委的直接領導,隸屬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聯邦政府,是藏族歷史上第一個人民革命政權,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革命政權,也是黨在民族地區成立的第一個民族自治地方政權。為了更好地領導少數民族革命,中共大金省委決定成立格勒得沙革命黨。格勒得沙革命黨是國際共運史上唯一的藏族人民革命的先驅。
格勒得沙共和國主席為克基,副主席楊海山、孟興發,顧問鄒通富。中央政府內設內務、糧食、宣傳、婦女、土地、少共等部,其中內務部部長阿木參,婦女部長李富德。格勒得沙共和國中央革命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在中共大金省委領導下,根據西北聯邦政府的指示和各項政策,領導藏羌等各族人民,開展反對封建剝削制度、推翻國民黨統治、實行民族自決、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
到1936年3月,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到康北地區,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根據地逐步被國軍侵占。3月26日,紅軍撤離懋功縣城。不久,撫邊、兩河口放棄。到4月下旬,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根據地範圍縮小,雖然僅存沿大金川一線的丹巴、崇化、綏靖、綽斯甲等,但卻與紅四方面軍主力在康北新建的波巴人民共和國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
1936年7月上旬,紅二、四方面軍北上陝甘,格勒得沙共和國革命根據地內的各種機關和革命武裝隨主力紅軍撤出,參加長征北上,格勒得沙共和國的歷史宣告結束。
歷史影響:
格勒得沙共和國是是藏族歷史上第一個人民革命政權。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革命政權,為後來中共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制定、實施、發展和完善,提供了寶貴經驗。
格勒得沙共和國成立之後,在紅軍的幫助下,立即開展了土地革命運動,提出了幫助回番民眾謀解放、找生路,並取消軍閥、漢官一切捐稅租課,同時還分漢官發財人的土地、牲畜、茶葉、布匹給番人,並宣布土地歸貧苦農民,由廣大群眾發動鬥爭來分配土地。
這些口號很快得到藏、羌等各族人民的熱烈擁護,群眾性的土地革命運動便迅速開展起來。格勒得沙共和國中央革命政府和各級蘇維埃政府組織大批工作組下鄉調查土地占有情況,登記和沒收地主、官僚的土地,分給缺地和無地的農民耕種。
格勒得沙共和國也對共軍在大小金川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以及其武裝力量的保存和壯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