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時間
1932年06月 ~ 1945年08月
地點
東北
相關人物
溥儀、榮厚、闞潮洗、徐紹卿、蔡運升
滿洲國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滿洲國圓是滿洲國的流通貨幣,在1932年6月到1945年8月間的官方貨幣單位。發行單位是滿洲中央銀行。由於其1元券有留長鬍子的老人形象,當時被俗稱為「老人錢」、「老頭幣」。

滿洲國圓發行之初和中國的貨幣一樣,都是採用銀本位制,定位為23.91克的純銀,相當於銀元一枚。

滿洲國圓採用銀本位制,定純銀23.91公分為1元,但不鑄硬幣,只發行不兌現之紙幣。1935年11月,在「日滿貨幣一元化」原則下,滿洲國圓以1:1固定比價依附於日圓。滿洲國圓改實施與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另外滿鐵附屬地和關東州也使用朝鮮銀行發行的朝鮮圓。

它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取代了原先作為滿洲法定使用的關平兩貨幣系統。

事件背景:

清朝時期,中國海關徵收進出口稅時,原無全國統一的標準,各地實際流通的金屬銀成色、重量、名稱互不一致,折算困難,中外商人均感不便。為了統一標準,遂以對外貿易習慣使用的「司馬平」(「平」即砝碼),又稱「廣平」,取其一兩作為關平兩的標準單位。

一關平兩的虛設重量為583.3英厘、或37.7495克(後演變為37.913克)的足色紋銀(含93.5374%純銀)。海關在徵收關稅時,依據當地實際採用的虛銀兩與紋銀的折算標準進行兌換,關平銀每100兩在上海相當於規元110兩4錢,在天津等於行化銀105兩5錢5分,在漢口約等於洋例銀108兩7錢5分。

但是實際上關平銀的實際計算標準並不統一,即使同一海關在同一時期用同一地方銀兩納稅,兌換率往往也不一致,例如同治、光緒、宣統三朝50年間,天津海關收稅,對中國商人以行化銀106兩5分折關平銀100兩的標準徵稅,外國商人則為行化銀105兩折算關平銀100兩,俄國商人繳納茶稅時則為行化銀103兩折算關平銀100兩。

而中國東北地區,一直到民國初年,滿州國成立之前,都持續使用關平兩貨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