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
時間
1938年09月27日 ~ 1943年07月01日
地點
台灣宜蘭
相關人物
莎韻、田北正記、長谷川清、鹽月桃甫、李香蘭
莎韻之鐘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該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已遷村,1960年轉移至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一名泰雅族少女沙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灣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

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因為正值中日戰爭戰事膠著,莎韻之鐘故事成為日本軍國政府宣導的利器,不但台灣日本兩地新聞廣播媒體爭相報導,也介紹莎韻遇難事件的詳細經過。不但如此,總督府開始舉辦一系列相關紀念宣傳活動,如立碑、畫像、話劇、演唱、作曲,甚至找來當時的紅星李香蘭,將此故事拍攝成電影。

事件背景: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於兵源不足下,開始徵召各地日本青年,組織持續進犯中國的軍隊。在被日本統治的台灣方面,首波被徵召對象,除了駐守台灣的台灣軍之外,就是為數頗眾的駐台警察。而這些於各地擔任警察任務的日籍青年,一旦接到徵召令,就必須馬上離職出征,開赴以中國華北為主的中日戰爭戰場。

1938年(昭和十三年)9月,一名於該台灣原住民村落內南澳蕃童教育所從事教職的警手田北正記,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布的從軍徵召令,並立即依法離職前往中國戰場。因南澳一地位於台灣宜蘭山區,教育所教師田北正記派莎韻(泰雅語:Sayun Hayun 日語:サヨン)協助搬運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