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反對蓄婢會
反對蓄婢會
時間
1922年03月26日 ~ 1938
地點
香港
相關人物
何福、湯壽山、劉鑄伯、葉蘭泉、羅富國
反對蓄婢會
資料來源:反對蓄婢史略
簡介:

反對蓄婢會 (Anti-Mui Tsai Society) 為香港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成立於1922年3月26日,其主旨為致力於廢除香港的蓄婢制。華人蓄養丫鬟(妹仔)的習慣一直被容許於英國殖民地下的香港,要直至19世紀末期才受社會關注此習慣的道德性。而面對這一源遠流長的蓄婢問題時,社會出現贊同及反對蓄婢兩方面的聲音。所以基於人道主義立場而反對蓄婢者便成立此會。雖然此一問題並不能一時之間可以解決,但「反對蓄婢會」的角色的確有助廢婢運動的推行更大大推動了婢女的社會流動性,改善婢女之社會地位。

從1923年的《家庭女役條例》開始,一直至1938年,透過反對蓄婢會的努力,港督羅富國終於再次修訂相關條例,嚴格禁止買賣及蓄養婢女,並安排所有養女必需經華民政務司進行登記,妹仔問題才得到解決。

事件背景:

香港受英國統治前已存在著蓄婢的文化,於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時,英國政府為了穩定在香港的統治,避免華人敵視而作出的宣言使蓄婢這個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習慣得以保存下來。

直至19世紀後期,法官John Smale於1879年發表的言論終於引起社會對蓄婢問題的關注。雖然蓄婢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討論,但香港政府不願意採取積極的態度去回應蓄婢問題,即使港督軒尼詩願意作出努力去關注婢女問題,卻得不到立法局的支持。

因此,蓄婢問題一直要到1917年因為一件綁架訴訟案的出現而引發1920年英國下議院的討論而逐漸開始廣泛討論香港的蓄婢問題。

不過香港政府對蓄婢問題仍是相當避諱,而隨後1921年7月於太平戲院召開的會議使蓄婢問題出現支持與反對者的意見與聲音,於是1921年9月由反對蓄婢人士成立的反對蓄婢會便開始與政府及支持蓄婢者角力,積極爭取廢除蓄婢,給予「妹仔」應有的社會地位與權利。

反對蓄婢會努力向社會宣導反蓄婢,又與保護妹仔協會合作成立委員會協助香港政府頒布法例解決蓄婢問題,使蓄婢問題在1921-1930年代不斷受到社會所關注,並向著完全根除蓄婢問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