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美天津條約
中美天津條約
時間
1858年06月18日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桂良、花沙納、衛廉
中美天津條約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簡介:

《中美天津條約》原稱《中美和好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以調停爲名誘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8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共三十款。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倘准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

(2)增開潮州、台灣(台南)爲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3)耶穌教教士得自由 傳教;

(4)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

(5)確定領事裁判權。

事件背景:

19世紀40年代後,西方侵略者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清政府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攫取了大量的特權。但到了50年代,美國等國對原有特權不再滿足,於是在1854年、1856年兩次向清朝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中國開放內地,以便使美國產品更順利地進入中國,並擴大《望廈條約》已規定的各項權益。這實際上是另訂新約。清朝政府對美方的要求,均予以拒絕。 1856年底,英國、法國悍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美國雖然表示中立,但這一中立僅限於不直接出兵中國,而在其擴大在華侵略權益這一點上,與英、法的利益完全一致。美國充當了可恥的幫兇角色,參與了侵華戰爭的謀劃。

1858年4月,已經佔領廣州的英法聯軍進逼大沽口,美國駐華公使夥同英、法、俄三國公使聯袂到達大沽外,照會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國公使列衛廉與清政府直隸總督譚廷襄開始談判,討論了美國所提出的草約。 5月19日,因英法聯軍即將於次日發動進攻,美國應英國的要求,不動聲色地中止了正在進行中的談判。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後,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等人與英、法談判。雖然清朝官員並不信任美使,但還是一再懇求美使與俄使居中調停。列衛廉以“調停人”的偽善面孔欺騙清政府。 6月7日,列衛廉恢復了與清朝官員的會談,並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條約草案再度進行談判。 6月18日,美國搶先英、法與清政府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