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
時間
1893年12月05日
地點
印度大吉嶺
相關人物
何長榮、保爾
資料來源:西征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英藏印續約》,又稱《藏印議訂附約》或《中英藏印條款》,是中國清朝政府與英國根據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簽訂的《中英藏印條約》的規定續訂的不平等條約。《中英藏印續約》於1893年(光緒十九年)12月5日在當時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大吉嶺簽訂。中方代表為參將何長榮,英方代表為政務司保爾。中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保存。
《中英藏印續約》並不是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簽訂的《中英續訂藏印條約》,而是《中英藏印條約》的一部分。根據此條約英國人打開了西藏的大門。
事件背景:
1884年,英國派出一支大約300人的武裝侵入西藏,在干壩地方遭到藏民擋阻。1886年,英國又派出大批隊伍集結在西藏亞東以南邊境地區,西藏噶廈派藏軍在熱納宗隆吐山建卡設防。
英國以藏軍侵入錫金境內為藉口,向清政府施壓,要藏軍限期撤除隆吐山卡,否則英軍也會在當地駐紮。清政府怕西藏邊境爆發戰爭,故一再退讓,要求藏軍撤卡並將藏軍撤離。西藏噶廈對清政府的做法非常不滿,清朝駐藏大臣文碩也認為熱納宗屬中國領土,支持西藏抗英。
1888年3月20日(光緒十四年),英軍向駐紮在隆吐山的藏軍發動第一次進攻。守衛隆吐山的藏軍手持土槍、刀、弓箭、矛等兵器反擊,將英軍擊退。3月21日晨,英軍再度發動進攻,遭藏軍斃傷英軍大約百餘人。3月25日,英軍又一次進攻,造成藏軍較大傷亡。藏軍撤至亞東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
隆吐山失守後,清政府將主戰的駐藏大臣文碩撤職,命主和派大臣升泰出任駐藏幫辦大臣,並派總稅務司赫德(英國人)之弟赫政充任升泰的助手。但西藏噶廈仍下令僧俗1萬多人赴前線,在6月到10月間與入侵的英軍多次作戰,試圖收復隆吐山。升泰到西藏後,忠實執行清政府的妥協政策,命令藏軍於帕里待命,不得反擊英軍。藏軍雖英勇作戰,但因武器裝備落後,指揮失當,最終隆吐山之戰失敗。英軍遂越過則里拉山口,深入西藏亞東的仁青崗、春丕谷等地。第一次英國侵藏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派升泰赴亞東與英國方面會談。1890年,升泰與英印官員在亞東簽訂《中英藏印條約》,承認哲孟雄(錫金)為英國保護國,開放亞東為商埠,英國在亞東享有治外法權。此後,1893年,清政府又與英國在印度大吉嶺簽訂《中英藏印續約》(《中英藏印條款》),在西藏開亞東關通商,「聽任英國諸色商民前往貿易」,英印政府可派員駐紮亞東關查看貿易,亞東關開關之後,五年內藏印貿易互免關稅。自此,英國勢力侵入西藏。
Top
發生過程:
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派升泰赴亞東與英國方面會談。1890年,升泰與英印官員在亞東簽訂《中英藏印條約》,承認哲孟雄(錫金)為英國保護國,開放亞東為商埠,英國在亞東享有治外法權。此後,1893年,清政府又與英國在印度大吉嶺簽訂《中英藏印續約》(《中英藏印條款》),在西藏開亞東關通商,「聽任英國諸色商民前往貿易」,英印政府可派員駐紮亞東關查看貿易,亞東關開關之後,五年內藏印貿易互免關稅。自此,英國勢力侵入西藏。
藏印條約中的多個問題沒有得到實際解決。在英國的壓力下,清政府派何長榮於1893年12月5日與英國代表保爾在印度大吉嶺簽訂《中英藏印續約》,其內容是:開放亞東為商埠,在五年內免納進出口稅;英人在該地享有領事裁判權;在哲孟雄遊牧的藏人應照英國在哲孟雄隨時立定遊牧章程辦理。自此,英國人最終打開西藏的大門。
共十二款。主要內容為:
開放亞東為商埠,英國可派員駐紮在亞東設立商務公所。
西藏與印度的來往貿易免稅五年。
限制中國西藏人民在哲孟雄傳統的遊牧活動,若仍然要在哲孟雄遊牧,必須依照英國所定遊牧章程辦理。
歷史影響:
中英藏印續約的簽訂,為英國勢力在西藏的擴張鋪平了道路,同時給中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邊疆危機。清政府雖無力同英國抗衡,但英國勢力在西藏的擴張刺激了清政府迅速採取開發西藏的一系列措施,為西藏的社會發展打下基礎,也影響了西藏噶廈同清政府之間的關係。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