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時間
1859年06月25日 ~ 1859年06月25日
地點
大沽口、天津
相關人物
僧格林沁: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資料來源:360圖片
簡介: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少有的,以中方獲勝為結果的戰鬥。

事件背景:

《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簽訂後,咸豐帝諭令清軍悍將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主持和加強大沽口防務,將砲台增至6座,共設大砲60門,由4000名清軍駐守,並在天津以南15公里處的雙港修築13座小砲台,駐兵把守。英、法政府不滿足於《天津條約》的條款,準備利用進京換約之機,再燃戰火。

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聯軍憑藉其優勢的海上力量,接連攻陷中國沿海重鎮,1858年6月(咸豐八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俄等國簽訂了《天津條約》,並約定第二年正式換約。

《天津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對條約中的苛刻條款相當不滿,咸豐帝認為“萬難允准”,希望英、法等國能放棄這些條款,同時為防英、法艦隊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會同禮部尚書瑞麟組織大沽和京東防務。

英、法等國政府對從《天津條約》獲得的權益並不滿足,認為應當借換約的機會再次挑起戰爭,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利益。 1859年6月,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拒絕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線前往北京,而是在艦隊保護下直闖禁止外國船隻進入的大沽口,並拆毀中國軍隊佈設的障礙,中國守軍奮起還擊,第二次大沽保衛戰由此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