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西仔反
西仔反
時間
1884年08月02日 ~ 1885年06月13日
地點
澎湖、基隆、淡水、月眉
相關人物
劉銘傳、劉璈
西仔反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簡介:

西仔反是指1884年8月5日至1885年6月13日中法戰爭期間,法國遠東艦隊與清軍在台灣北部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 “西仔”指法蘭西;“反”通“叛”是戰爭動亂的總稱。

事件背景:

1883年,清朝法之間因越南主權問題展開戰事,法國因為於越南戰事不若預期順利,於是計劃將戰事擴大至中國東南沿海,攻占沿海城市以威脅北京的清朝政府,而雞籠(今基隆市)的煤礦則被法方視為戰艦的動力來源。另一方面,台灣因具有戰略地理條件,法軍打算將其奪下,以更進一步威脅清廷。

清朝得知法國企圖後,該年年底由軍機處通令沿海各省加強武備。這項命令自是包含台灣的布防與整備。而該整備由台灣兵備道劉璈掌管。得此令劉璈,築砲台,建堡壘,購新槍,置水雷。並將全台灣分成前(澎湖)、後(台灣東部)、北(台灣北部)、中(台灣中部)、南(台灣南部)各五路。此五路分別由台澎兵備道,台灣鎮總兵、提督、副將、水師副將統領,可獨立作戰。

1884年二月由於越南政府片面撕毀《順化條約》,法軍增兵攻占越南北部,迫使清朝重啟談判。 5月11日清朝全權代表李鴻章和法國樓打號艦長福祿諾協商,訂下《天津簡約》,清法暫時停戰。但六月“觀音橋事件”爆發,法方決意發動戰爭。為協防颱灣,清朝派前直隸陸路提督劉銘傳以福建巡撫兼欽差大臣的身份前來台灣督戰。 7月11日,劉銘傳抵達基隆,增築數座砲台後,7月15日進駐台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