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豐島海戰
豐島海戰
時間
1894年07月25日
地點
朝鮮、黃海
相關人物
李鴻章
資料來源:歷史趣聞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豐島海戰(日方稱:豊島沖海戦(ほうとうおきかいせん))發生於公元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20年,日本明治27年),是清日甲午戰爭中黃海海戰的一次遭遇戰,也是清日雙方第一次海戰,清國慘敗,濟遠艦以小擊大、以一敵三,不敵敗走,日艦在追擊過程中遇到清軍租用的英國運兵船高升號,將其擊沉,船上七百餘名中外官兵除少數獲救之外,悉數遇難。
事件背景:
19世紀70年代,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學習西方的武器製造、軍隊組建,使得日本不斷的走向強大。為什麼會發生豐島海戰呢,簡單來講就是日本強大了,想要通過對外擴張獲取更大的利益。
因為是島國,日本資源以及國土面積不足,導致其經濟的發展空間有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日本開始向外擴張。公元1894年,與日本相距不遠的朝鮮因為內部矛盾而導致東學黨起義,給了日本可乘之機。由此日本發兵朝鮮,強制登陸,並且開始在當地設置陣地。為什麼會發生豐島海戰呢?因為在日本有所動作的同時,朝鮮政府向中國請求的援兵到達了牙山,清軍阻礙了日軍的擴張,為此在護送清軍達到牙山後,準備返航的北洋艦隊遭到日軍的偷襲,日軍不宣而戰,中方奮力還擊,豐島海戰爆發。
日軍想要通過武力控制朝鮮,從而進一步向中國發動侵略。在日本向牙山派軍的同時,中國台灣沿海島嶼也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日軍的偷襲。當時的清政府內部出現了兩個派別,一方想要與日軍和談,另一方則要求與日軍開戰。隨著豐島海戰的爆發,清政府不得不向日軍宣戰。隨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豐島海戰是甲午海戰的導火索。北洋艦隊與日軍在黃海作戰,最終的結果是中方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中國派遣使者進行和談,最終雙方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使得日本占據了中國台灣等領土。日軍成功的達到了發動豐島海戰的目的,獲得了大量的土地,攫取了大量的在華特權。
Top
發生過程:
「濟遠」(管帶:方伯謙)和「廣乙」(管帶:林國祥)兩艘清國軍艦7月23日抵達朝鮮牙山,掩護運送清軍的運兵船在牙山登陸後,25日拂曉離牙山返航,在朝鮮豐島海面,遇上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及「秋津洲」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為特徵的軍艦。(這三艘軍艦在後來黃海海戰中重創北洋艦隊,立下頭功)
根據《近世帝國海軍史要》描述,此前,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艦在前一日,即7月24日下午離開主力艦隊,並計劃在7月25日清晨,在豐島海面與通報艦「八重山」艦及舊式巡洋艦「武藏」艦會合。但是並沒有如期發現上述二艦。在搜索二艦的時候,約上午6時間許,發現了兩縷煙柱,即從牙山歸航的「濟遠」艦和「廣乙」艦。第一游擊隊加大航速向二艦接近。
7時20分許,第一游擊隊與「濟遠」和「廣乙」兩艦互相發現,雙方即時下達戰鬥準備命令。第一游擊隊航行於狹水道,於戰鬥不利,便南下誘敵至寬闊水面。7時45分許,第一游擊隊旗艦「吉野」首先開砲,一說在雙方距離3000米時,「濟遠」艦首先開炮。甲午戰爭交戰開始,清國認為日本不宣而戰。
7時52分,清國軍艦隨後還擊,兩軍展開激烈砲戰。日本軍艦在噸位、火炮、尤其是射速方面,較清國軍艦占較大優勢。「濟遠」號開戰幾分鐘後即開始向西逃亡。福建船政局自製砲艦「廣乙」沖入日本艦隊中,利用硝煙和薄霧掩護,企圖向日本軍艦發射魚雷,在「秋津洲」艦、「浪速」艦壓倒性的火力打擊下受重傷,船身傾斜,人員傷亡慘重。於是向海岸方向退出戰鬥,在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縱火自焚。「濟遠」艦傷亡亦慘重(當時管帶方伯謙與大副沈壽昌皆在艦橋上指揮,沈氏被日軍擊中,腦漿迸裂、血染方氏衣裳,二副柯建章腹部亦被日軍砲彈貫穿,足可見當時戰鬥之慘烈)。
8時10分日艦以時速22.5節的「吉野」艦、「浪速」艦窮追「濟遠」艦不捨,「濟遠」艦藉機西撤,並發尾砲攻擊「吉野」艦。8時30分,「濟遠」艦全速向西撤退。日艦猛追。「濟遠」艦降下龍旗,懸起白旗。日艦追近,「濟遠」艦又加掛日本海軍旗。「浪速」艦發出信號勒令「濟遠」艦立即停輪。
此時載有第二波増援朝鮮清軍並懸掛英國國旗的英國「高升」號商輪和滿載軍械的「操江」艦先後駛來。「高升」號當時是由英國船長T. R. Galsworthy受清政府特許航行,船上有多名西方顧問和船員。「濟遠」艦繼撤退,第一游擊隊中留下「浪速」艦攔截「高升」號,以「秋津洲」艦攔截「操江」艦。「吉野」艦獨自追擊「濟遠」艦。
12時38分,「吉野」艦漸次逼近「濟遠」。游擊隊司令官坪井少將命令停止追擊。
9時15分「浪速」發出信號勒令「高升」號「停輪」、「下錨」。之後由「浪速」艦派出軍官登船檢查,命令「高升」號跟隨「浪速」行駛,意在俘虜「高升」號。英國船長T. R. Galsworthy抗議後表示服從。之後「浪速」艦再次命令「高升」號立刻跟隨其行駛。「高升」號上的清軍官兵發覺並阻止了英國船員的行動,並憤怒地宣佈誓死不降。之後,清軍官兵將英方船長T. R. Galsworthy看守了起來。船長T. R. Galsworthy要求發信號再與「浪速」艦交涉,內容是以未知宣戰為名,爭取將船駛回大連或旅順。「浪速」艦再次派員交涉,但對「高升」號的要求未予允諾。交涉結束後,「浪速」艦發出「船員離艦」的警告。清軍官兵不允許任何人離開「高升」號。船長T. R. Galsworthy要求「浪速」艦再派出小船。「浪速」艦予以拒絕,並且升起代表攻擊的紅旗。英國船長和其他西方人士隨即跳船。清軍認為洋員系臨陣脫逃,開槍射擊西方人士。而日軍則旋即發炮進攻,清軍亦據船以步槍迎敵。下午1時「高升」號被「浪速」擊沉,此時西方船員與清軍官兵多數落水,日軍以機槍向落水人群掃射,而呆在船體上的清兵也向水中清兵開槍,說是要同生共死。清軍官兵兩人被俘,其餘皆被射死或溺亡,殉難者達七百餘名。英國船長T. R. Galsworthy和兩位西方船員被日方挽救。德國顧問馮漢納根少校游到岸邊。下午2時,「操江」艦被「秋津洲」艦俘虜。
歷史影響:
豐島海戰的影響可分為對中國和世界兩個方面。就中國而言,豐島海戰的爆發使中國和日本正式站在了敵對位置。就世界而言,則是世界範圍內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鬥爭擴大,主要戰場從歐洲進一步蔓延到了亞洲。
豐島海戰是日軍對中國艦隊展開的一場突襲戰,隨後清軍進行還擊,雙方在朝鮮海域進行廝殺。因為在武器裝備等方面占據絕對的優勢,使得豐島海戰很快以日軍勝利而結束。豐島海戰之前,中國政府內部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兩個方面,對待日軍的態度並不明確。隨著豐島海戰的爆發,使得清政府認清了當時的局勢,從而正式向日本宣戰,與此同時,日本也正式向中國宣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後北洋艦隊在李鴻章的授意下在黃海與日軍展開戰鬥,結果是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日雙方簽訂《馬關條約》,致使日本成功的占領了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的大片領土,使得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國家。這是豐島海戰的影響之一。
就世界方面而言,中日戰爭戰敗後意味著中國正式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而標誌著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豐島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的第一場海戰,也是世界範圍內封建文明與資本主義文明至關重要的一戰,此後中國淪陷,標誌著資本主義在全球範圍內取得勝利。
Top
中外雜誌 77
‧
甲午痛史(第一次中日戰爭紀事本末)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