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九連城之戰
九連城之戰
時間
1894年10月24日
地點
黑龍江、鴨綠江
相關人物
宋慶、聶士誠、呂本元、孫顯寅、依克唐阿
資料來源:中國檔案資訊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九連城之戰(又稱鴨綠江之戰 日語:鴨緑江作戦)是中日甲午戰爭日軍入侵中國本土的重要戰役之一。九連城是中朝交界的孔道,與朝鮮的義州隔江相望。平壤戰前,清政府派宋慶之毅軍,聶士成之蘆榆防軍,呂本元、孫顯寅之盛軍,劉盛麻之銘軍,及依克唐阿所部鎮邊軍70餘營約4萬多人,於馬防東北備禦。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十二營自立一軍,其餘各軍由宋慶統領。因諸將不服調度,紀律散漫,未作周密部署,束手待敵。 1894年(光緒二十年)10月20日,日軍第一軍到義州。 24日,日軍二、三十人渡江放一排槍,依克唐阿軍應聲即潰,被日軍追殺百餘人。 25日,日軍大隊渡河,守岸清軍即潰。日軍進犯虎山,除清軍前路,總兵馬金敘率部抗擊,聶士成部繼起抵禦一陣外,其餘不戰而逃。 26日,日軍連陷九連、安東2城,佔據沿鴨綠江一線。
事件背景:
平壤戰役前,清政府即命宋慶之義軍,聶士誠之蘆榆防軍,呂本元,孫顯寅之盛軍,劉盛之之銘軍等六十餘營,由宋慶總統,另有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所帥十二營,共七十餘營,約四萬人,在東北備禦。但諸將不服宋慶節制,散漫無紀,未作周密佈置。
1894年10月24日,日軍第一司令山縣有朋所部一小隊由東路上游橫渡鴨綠江,依克唐阿部敗逃。次日,中路日軍以大砲掩護渡江,守岸銘軍等一觸即潰。日軍遂進犯九連城東北之虎山,清軍前路,總兵馬金敘率部與敵鏖戰,屢敗敵軍,因孤軍無援而敗;後路聶士誠部繼起抗擊一小時後敗走。 26日,日軍入據九連城,陷安東,佔據鴨綠江境。
Top
發生過程:
在平壤、黃海兩戰失利後,東北邊境告急。 9月20日,朝廷任命宋慶為幫辦北洋軍務,令率軍赴九連城設防。 10月,宋慶率領在旅順剩餘的毅軍約五營2000人,抵達東邊道九連城,與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會商協守鴨綠江防務。時清軍集結於鴨綠江下游九連城一帶兵力,計毅軍、銘軍、盛軍、奉軍、蘆榆防軍、黑龍江鎮邊軍等新舊達70餘營,2萬多人。除依克唐阿所部鎮邊軍外,其餘各軍均歸宋慶節制。在防守部署上,毅軍的親兵營四百人和分統宋得勝的四個營隨宋慶駐於九連城北面的葦子溝,馬玉昆的五個營部署於其南面的榆樹溝。
10月24日晚,日第一軍乘夜渡鴨綠江,中路在虎山遭到聶士成的阻擊。聶軍得到馬玉昆、宋得勝毅軍的增援,激戰終日,將當面的日桂太郎第3師團本隊打得前進不得。但其他戰線的部隊實在相差太遠,如東線倭恆額的齊字練軍一聞炮聲,就紛紛逃走。淮軍主力劉盛休的銘軍“僅憑壘施炮”,在虎山戰鬥緊急時,宋慶幾番令其接應,但仍觀望不前;另一支主力淮軍盛軍也是同樣表現,“並末一矢加遺”。結果虎山失守,銘軍先自“驚潰”,“盛軍十數人乘勢嘩潰,縱火焚燒軍械”,全軍大亂,“銘軍潰而南,盛軍敗而北”。而毅軍兵力單薄,且營哨官傷者十六,無力繼續抵抗,也連夜北退。次日,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垂手佔領了九連城。在鴨綠江之戰中,毅軍在虎山陣亡333人。三天后,鳳凰城也被放棄,不久東邊道幾乎全部失陷。
鴨綠江之役失利,從毅軍和宋慶的角度看,七旬老將宋慶雖是勇將,但並非帥才,長於力戰而短於料敵,從無統帶如此眾多軍隊的經驗,固是原因(說到這個,牽涉到勇營指揮體制問題,遠了),但各軍諸將不服調遣,更為主要,宋慶能夠調得動的只有他的十營毅軍。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李中堂經營以久的淮軍,竟不堪用至如此。作為淮軍兩個最大營頭的盛軍和銘軍,起了很壞的作用。據載盛軍“見賊即潰,遇物即擄,毫無顧忌,殺之不止,責其統將亦徒涕泣伏罪。是該軍雖有如無,尚須防其搔擾”。銘軍雖“素稱勁旅,惟承平二十年,已非舊日士卒,近悉為劉氏族鄰少年子弟,餉糈過厚,踵事增華,既驕且惰,不聽約束”。整個淮軍幾乎只有聶士成的蘆榆防軍能戰,但也只有區區幾營,與事無補。所以李合肥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始終底氣不足,與淮軍錶現不無關係,以至後來朝議招湘軍舊將出戰,更是令李顏面無光。
日軍在以第1軍沿正面進攻的同時,10月底又以第2軍在遼東花園口登陸,很快佔領金州和大連灣,包圍了旅順。旅順本是毅軍和銘軍駐防的地區,戰事起後大多前調,此時駐防的部隊有八成是新募的,包括毅軍舊將薑桂題新招募的桂字四營,還有懷字、和字、慶字、成字、拱衛等營,只有徐邦道的拱衛軍有戰鬥力,取得過小胜。以這樣的部隊防守旅順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清軍也太不濟,在人數、炮火、工事都佔優勢的情況下,11月21天只打了一天,就把旅順口給丟了。這時宋宮保率領的援軍剛到金州,看到的只能是“潰卒北奔”的悲慘景象了。戰後薑桂題被詔令“革職留營,以觀後效”。尋接統劉盛體銘軍十營,繼續跟隨宋慶作戰。兩年後被袁世凱請出來擔任新建陸軍的右翼翼長,後來又去編練江防軍,當他再次回到毅軍時,則是12年後以總統武衛左軍身份了。
歷史影響:
12月13日,日軍第3師團孤軍深入,乘隙攻占海城,引出了後來的清軍五攻海城之役。 12月29日,宋慶率毅、銘、嵩武等軍20餘營反攻海城,在感王寨激戰兩日。毅軍作戰仍十分頑強,據《日清戰爭實記提要》載,毅軍“不愧為聞名的白髮將軍宋慶的手下,不輕露屈撓之色”。是役以宋慶調度不利,清軍失利而告終,僅毅軍陣亡78人,但日軍付出了408人的巨大傷亡代價。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