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河湟起義
河湟起義
時間
1895年04月 ~ 1896年08月
地點
青海、甘肅
相關人物
楊昌濬、董福祥、湯彥和、
楊增新
、馬國良、馬福祿、
馬福祥
、馬海晏、馬萬福
資料來源:360圖片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河湟起義是青海、甘肅各種穆斯林族群的反清起義,源於同一教派的兩大蘇菲制度之間的暴力爭端。瓦哈比派激勵依赫瓦尼派組織並加入其中鼓勵起義,結果被忠於朝廷的穆斯林擊潰。
事件背景:
華寺門宦的馬如彪要改革該門宦的一些禮儀,引起其叔即華寺門宦重要頭人馬永琳等的反對。從此華寺門宦分成兩派,馬永琳一派被稱為“老派”,馬如彪一派被稱為“新派”。兩派經常發生摩擦。
1881年,哲赫忍耶創始人馬明心的弟子蘇四十三率領千餘信徒襲擊了老教村莊,殺死教徒百餘人,裹脅部分人隨教,迫使許多人外出逃亡。
光緒20年(1894)秋,以韓努力阿訇為首的“老派”與以韓穆薩阿訇為首的“新派”因講經爭執,發生械鬥。在教爭發生之初,“新派”向循化廳上訴,官府袒護“老派”,歧視“新派”,不予處理。械鬥發生後,河州鎮總兵湯彥和派馬永瑞和馬永琳兄弟前往循化調解,馬永琳暗中支持循化“老派”頭人韓努力,調解無效。
1895年,兩派鬥爭愈烈,陝甘總督楊昌浚派西寧知府陳嘉績和道員徐錫祺等前往查辦,一改從前護“老派”、抑“新派”的政策,進入循化廳城後,便將“老派”臘月保等11人在城頭“梟首示眾”,激起“老派”群眾無比憤怒,在韓努力領導下,萬餘群眾從陰曆3月8日起圍攻循化廳城,揭開了河湟屠殺的序幕。
Top
發生過程:
在敵對的蘇菲主義奈克什班迪教團精神制度互相爭鬥和彈劾彼此有各種罪後,各派決定用清政府的法制解決爭端,而非繼續爭鬥。他們通過西寧縣衙門簽署了反訴訟文件,法官因而決定不做出哪個族群在伊斯蘭事務中高於其他族群的裁決,而是勸他們自律。結果兩大族群都尋求暴力。清政府派一位道台去鎮壓暴力行兇者,造成了一些死亡。這導致參與其中爭執的派系反清。
在清真寺領導人馬永琳鼓舞下,在青海循化,大量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人反清。河州鎮總兵湯彥和奉令平叛。馬大漢與同為東鄉族的馬萬福在反清期間達成協議。他們在河州、狄道、循化引領追隨者加入亂軍。廣河縣、三甲集、洮河堰成為守軍的據點且守軍發誓不投降。
馬萬福的受到瓦哈比派激勵的依赫瓦尼派被認為是新的教派。依赫瓦尼派鼓勵此次叛亂。
陝甘總督楊昌濬派軍平亂。
喀什噶爾提督董福祥收到電報,命他和將軍馬心勝強行軍援救叛亂地區。忠於他的中國穆斯林軍隊在穆斯林軍官馬安良、馬國良、馬福祥和馬福祿率領下平亂,報稱割下了叛軍的頭顱和耳朵。董福祥被授大元帥。來自河州的董福祥軍裝備了剛從北京取來的當時歐洲的槍枝毛瑟槍和雷明頓槍。這些武器在戰鬥中遠勝於叛亂穆斯林的刀刃武器和前裝槍。
馬安良的穆斯林騎兵在牛心山敗穆斯林亂軍,12月4日解河州之圍。他率回族騎兵軍在宴會上屠殺了答應談判的撒拉族戰士,因功在亂平後被提拔為新疆將軍和河州上校。忠於朝廷的穆斯林將領們率軍對叛亂穆斯林發起大屠殺。他們梟叛首的頭顱,割下其耳朵。穆斯林的血染到了馬安良戴的紅帽子,穆斯林們的首級被用來建造馬福祥和馬福祿的官邸。
1895年,馬安良以四個營解西寧之圍。
隨著馬安良和董福祥來到鎮壓叛亂穆斯林,馬萬福投降,馬大漢在戰鬥中被殺。
馬永琳、其子、其他一百多名穆斯林叛首被董福祥俘虜斬首。
1896年8月2日,據報清將大範圍屠戮亂軍,有的地區被殺8,000人,女子被賣為奴。
多巴的大約400穆斯林沒有參加叛亂,宣稱效忠中國。一個漢族人和他的穆斯林妻子爭吵,後者恫嚇稱多巴的穆斯林將攻打丹噶爾,焚燒山頂的寺廟作為示意同教信徒起事和開門的信號。丈夫報官,次日這些穆斯林被屠戮。
將領董福祥、馬安良、馬海晏原本在1894年因中日甲午戰爭被召回北京,但此亂爆發後他們即被派往平亂。
因此亂,內蒙古的基督教村小橋畔由主事的比利時神父們著手修建了防禦工事。
大約100,000人在此亂中死亡。
歷史影響:
這場戰亂極大地改變了陝甘兩省的民族分佈。在戰爭中,回民對漢族等非穆斯林民族進行屠殺。據《中國人口史》一書的統計,回民起義前的咸豐11年(1861年),甘肅(此時的甘肅包括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地區)全省人口總數約為1945.9萬人。
戰後的光緒6年(1880年)人口僅存495.5萬人,萬人,其中絕大多數為漢族人口。損失比例為74.5%。陝西人口在咸豐11年(1861年)有1394萬,從同治1年(1862年)到光緒5年(1879年)的17年間銳減至772餘萬,人口損失總數高達622萬,大約佔戰前人口總數的44.6%。 17年中,因戰爭原因造成的人口損失約有520.8萬,在全部損失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高達83.7%,而災荒期間損失的人口不過101.2餘萬,佔全部損失人口的比例僅有16.3% 。甘肅省回民在戰爭中的死亡率很低,但仍在該省居民中佔有一定比例。一部分回民為逃避清政權報復,隨白彥虎逃至俄國,演變為今天所謂的的東幹族。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