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四川教案
四川教案
時間
1886 ~ 1899年01月
地點
大足、重慶、江北
相關人物
余棟臣、蔣贊臣、余翠坪、劉秉璋、桂天培、張華奎、舒福隆、王熾昌、王之春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886、1887年,重慶人民群眾不滿法國教士、教民的橫行,兩度於靈官廟會時拆毀法國天主教堂。
背景:
中法戰爭(1884~1885年)後,法國教會勢力在中國恣意橫行,四川民眾出於對侵略勢力的憤恨,多處起而反抗,十餘年間,發生數起重大的教案。
Top
發生過程:
1886年,重慶大足縣民眾因不堪外國傳教士肆虐,拆毀龍水鎮、三驅場、萬古場等地的教堂。1887年,又將重建的龍水鎮教堂夷為平地。但教士糾工重建,並擴展地基,加厚圍牆。
1890年,教堂重修竣工,適值當地傳統的靈官廟會會期臨近,教士彭若瑟脅迫知縣發佈告示,嚴禁迎神賽會,並派兵守衛教堂。
6月19日,靈官會會期,又發生教徒打死群眾和燒毀民房事件,群眾怒不可遏,奮起搗毀教堂。6月23日,攻入龍水鎮,發佈檄文,號召群眾驅逐外國傳教士。
傳教士逼迫知縣懲辦“凶首”,縣令認為三次打教皆為富紳蔣贊臣指使,遂派兵捉拿,蔣避於其表兄余棟臣家。
余棟臣約同余翠坪、余海坪、唐翠屏、李玉亭、李尚儒等組織組織煤窯、紙廠工人及挑販數百人豎旗起義。
8月8日,余翠坪率人進攻龍水鎮,殺死教民11人,毀房200餘家。鄰近的馬跑場、蔣家壩民眾,也焚毀教堂,群起響應。四川總督劉秉璋派桂天培帶兵到大足鎮壓。嗣後,蔣贊臣投降官軍,而余棟臣率眾退至西山,堅持鬥爭。
1893年,重慶關道張華奎與法國主教舒福隆議定,以賠償白銀5萬兩修建教堂,並允諾緝捕余棟臣結案。
余棟臣第一次起義失敗後,被朝廷通緝,藏匿民間。1898年4月,巴縣知縣王熾昌誘捕余棟臣,械送榮昌縣監禁。消息傳出,人心激憤。蔣贊臣、唐翠屏、張桂山等率眾數百人劫獄營救,將余棟臣從監獄救出。
回到龍水鎮後,余棟臣再次宣佈起義,隊伍擴展至6000餘人。7月初,余派兵將法國教士華芳濟捉獲,並當眾宣佈教會罪惡,號召起義,以武力驅逐洋人。8月,余棟臣發佈告示,揭露帝國主義侵華罪行,痛陳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提出“順清滅洋”、“除教安民”的口號。起義軍以龍水鎮為據點,兵分五路,向銅梁、榮昌、隆昌、江北、安嶽、合川進攻,隊伍發展到1萬餘人,遠近30餘州縣紛起回應。
面對迅速發展的義軍,清政府調集大軍鎮壓。四川布政使王之春以優勢兵力將義軍各個擊破,迫使余棟臣放棄龍水鎮,退入西山。
在清軍重兵圍困下,1899年1月,蔣贊臣、余棟臣先後下山至清營請降。余被押往成都禁錮終身,蔣贊臣被遣西安。至此,余棟臣第二次起義失敗。
歷史影響:
重慶教案與余棟臣起義,是在甲午戰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發生的,具有鮮明的反帝色彩。這些教案、起義在重慶、四川乃至中國南方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是“義和團運動”的前奏。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重慶晚報)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