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太平軍一破江南大營
太平軍一破江南大營
時間
1856年06月17日 ~ 1856年06月20日
地點
江蘇、南京、浙江
相關人物
楊秀清、石達開、秦日綱、李秀成、唐正才、陳玉成、
李向榮
、和春
資料來源:搜狗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太平軍一破江南大營為中國咸豐6年(1856年)6月17日起,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率太平軍四十萬以上,繼破武昌、南京清軍後,再次以優勢壓倒多數兵力「反圍攻」駐紮在天京城外明孝陵3年的向榮領導綠營近十萬人的殲滅戰;大勝之餘,東王楊秀清據功驕縱,眾王將不滿,引發天京內訌。
事件背景: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不久,清軍即分別於天京東郊和揚州建立江南、江北大營,彼此呼應,威脅天京、鎮江、瓜洲,並阻太平軍東進蘇州、常州。 1855年後,太平軍戰局不利,北伐軍全軍覆沒;西征軍在鄂、贛雖有轉機,但安徽太平府(今當塗)、蕪湖、廬州(今合肥)相繼失守,天京糧運受困,水路亦為清軍所斷;上海小刀會起義被鎮壓,清軍移師鎮江,守軍外援斷絕。為擺脫不利處境,太平天國領導人決定集中兵力,進攻江北、江南大營,消除肘腋之患。
4月1日,秦日綱率軍東攻,與清軍激戰於湯頭,相持不下。戰前迂迴至清軍側後的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突然發起進攻,清軍腹背受擊,陣勢大亂。這時,陳玉成、吳如孝也率軍由鎮江西攻,兩支太平軍勝利會師。 2日,大敗清軍吉爾杭阿部,連破其營16座,直抵鎮江。是夜,秦日綱軍自金山渡江,與瓜洲守軍會合,3日黎明,太平軍乘清軍疏於防範之時,向土橋發起猛攻,突破清軍為圍困瓜洲而構築的土圍長牆,連破虹橋、朴樹灣等清軍營盤。清軍大半潰散,欽差大臣、江北大營統帥托明阿等逃往三汊河。次日,太平軍一鼓作氣,又攻毀三汊河清軍營壘120餘座,托明阿率殘部逃往揚州東北的邵伯鎮。
5日,太平軍佔領揚州,清軍經營3年之久的江北大營遂被摧毀。秦日綱在徵集大批糧食後,為回軍攻江南大營,僅留少量兵力守揚州,自率大隊於13日南返。原擬自瓜洲渡江,因留守倉頭的夏官又正丞相周勝坤部為清軍所敗,南返之路被斷,乃於14日率軍西進,16日前隊攻占浦口,準備由此渡江。在大隊尚未集結時,清軍於22日再陷浦口,秦日綱只得率軍返回瓜洲,短期休整後,於5月27日渡江。 29日,攻占黃泥洲,並乘勝猛攻高資清營,擬打通回天京之路。吉爾杭阿聞之,自鎮江九華山大營率兵往援。
6月1日,秦日綱部於菸墩山將清軍包圍,吉爾杭阿知難脫逃,自殺身亡。 3日,秦日綱率大軍攻破九華山清營,6日復破京峴山清軍大營,解鎮江之圍。 13日,秦日綱放棄小茅山、九華山、煙墩山、黃泥洲各營壘,經高資、下蜀、東陽、石埠橋退至天京東北燕子磯、觀音門一帶待命。
Top
發生過程:
江南大營:北盯天京南守蘇杭
第一次江南大營,清軍駐軍近十萬兵力,欽差大臣向榮軍司令部及重兵置於「北營」,目的在待時圖謀進攻天京;少兵布兵於「南營」,以綠營水師紮南京南澤湖區域禦防太平軍派兵進攻蘇杭富庶區域。
佯攻:石達開先攻
清軍、太平軍對峙於天京城外三年,主因在太平軍雖「號稱五十萬」眾多卻儘是農民、非專職軍人;清軍僅約十萬,卻都是「綠營」、「八旗」武藝精通、武器精良的正規軍;由於都無戰勝對方把握,此三年雙方都在試探彼此實力,不願先輕啟戰釁。
此三年內太平軍不停派兵「西征」,即是透過「以戰練兵」,練出「翼王」石達開此精銳勇猛太平軍部隊;江南大營清軍失察,遂鑄首錯。
援南:向榮中計
石達開率軍眾離開「西征」戰場,攜數千艘「廣東飛船」(類像端午節龍舟,可搭乘太平軍戰士10人左右),循長江支流迅速抵達江南大營「南營」,棄舟上岸發動「閃電戰」,逢清軍即砍伐,「南營」清軍立即感受此批太平軍非同小可,難以抵擋。
綠營馬兵名將、僧格林沁愛將托明阿即時支援「南營」清軍,卻因副帥江南提督和春不支援,托明阿陷入苦戰。
向榮令張國樑領「北營」兵傾巢出救「南營」,僅留萬餘清軍在司令部;太平軍「東王」楊秀清迅令北路各股太平軍奔襲同撲向「北營」。
空營:太平軍四路圍攻
6月18日早,燕王秦日綱統領部將李秀成、陳玉成,兵分三路自燕子磯、龍脖子(南京城西)、玄武湖北神策門、玄武湖之南太平門四大門共6萬兵圍攻向明孝陵清軍帥營,向榮緊閉「北營」城門陷入苦戰,由早至夜至次日,皆未停。
秦日綱請求楊秀清開城門給戰一日夜太平軍進天京休息,採長久圍困戰圍向榮帥營;楊秀清嚴令不准,並言需戰勝方准秦、陳、李生還返天京。秦雖奉令力戰,卻心生不滿埋下日後行刺楊秀清動機。
6月19日早和春、托明阿戰敗殘兵才退回帥營,第四路石達開追至與秦、陳、李會合,明孝陵即將失守;此時向榮急調回張國樑救援,導致張部疲於奔命。
楊秀清衝出天京
6月20日,張國樑援軍抵達。太平軍數軍合力,直殺孝陵衛向榮本營,導致張左腿中彈負傷,幾被太平軍生擒,參將陳明志等人被打死;在此時,向榮決定放棄江南大營,逃向江北大營;秦日綱追擊綠營渡江北逃殘部,清軍餘四萬潰不成軍,經營三年多的江南大營為太平軍破毀。
追勦
此次戰役江南大營清軍之大敗,部份原因可歸咎於長時期向榮與江南提督和春意見相左、將帥失和、和春不肯力戰。咸豐6年7月9日(8月9日),向榮以年老多病,腿足患疾,又遭此慘敗,憂忿而死。向榮死後,清廷派和春為欽差大臣,接辦江南軍務。
中階武官都司馮子才在此戰展露頭角,以一擋百,在江北成功抵擋並擊退了太平軍燕王秦日綱的猛烈追擊,收容清軍殘兵尚餘四萬人;遂在一年半後重建「第二次江南大營」榮升官階數級為總兵(今制中將軍長)。
歷史影響:
三個月後,秦日綱追擊向榮,自江北返天京後,發現楊秀清將戰功俱納己有,及先前「戰爭時不准秦返天京」之舊仇;再加上楊秀清意圖爭奪天王洪秀全神權領導,「往之倚為心腹股肱者,今乃彼此暌隔,猜忌日生」,導致「北王」韋昌輝不滿,韋、秦密謀合作暗殺楊秀清;石達開逃出天京至湖北前線抽調援軍攻天京,導致武漢失守清軍反攻成功。
陳玉成、李秀成此戰時皆尚未封王,顯見是「燕王」秦日綱所實戰調教訓練,成為太平天國後半兩大能戰支柱。
向榮死後,和春升欽差大臣,張國樑由提督升官為江南提督;托明阿返江北後又失數城,江北大營欽差大臣被革職,北返歸建僧格林沁部;德興阿升官欽差大臣,勝保總兵升官提督,戰敗但能力守不致於慘敗,以激勵清軍士氣。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