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時間
1860年02月 ~ 1860年05月
地點
湖南、南京、浙江、杭州、南陵
相關人物
李秀成、李昭壽、石達開、陳玉成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是1860年(清咸豐10年)2月至5月,太平軍再次擊破圍困天京(今南京)的清軍江南大營的戰役。
事件背景:
1859年6月,當石達開率軍圍攻湖南寶慶時,清廷為阻止太平軍入川,曾命曾國藩親自統兵前往四川扼守。 8月,石部自湖南退入廣西後,清廷又命曾國藩暫緩入川,改援安徽。 10月,曾國藩與官文、胡林翼等共同製訂了一個“四路圖皖”的計劃,準備再次進攻安徽。同年底,曾國藩自湖北移營安徽宿松,胡林翼移營安徽英山,向皖西太平軍根據地步步進逼。
在天京對岸,當1858年冬陳玉成、李秀成會師三河鎮之際,留守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將李昭壽(原系捻軍,後加入李秀成部)被欽差大臣勝保招撫,於11月1日獻城降清。 1859年2月底,與李昭壽關係密切的江浦守將薛之元又投降清軍。不久,浦口等地也落入敵手。這樣,皖北與天京之間的聯繫又被隔斷。為了打通聯繫,陳玉成、李秀成於1859年3、4月間曾先後兩次率軍進攻江浦、浦口,但均未得手。其後,陳、李兩軍轉戰於六合、儀征、揚州、天長、盱眙、來安、滁州間,企圖誘使清軍分兵,乘隙奪回浦口、江浦。直到11月間,在擊敗署湖北提督週天培等部清軍後,才佔領浦口,並圍攻江浦,稍解天京之圍。此後,李秀成率軍留守浦口一帶,陳玉成則率軍返回皖西戰場,對付東犯之湘軍。
1859年4月,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由香港抵天京,頗為洪秀全所器重,不久即被封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撫朝綱幹王”。洪仁玕總理朝政後,撰寫了《資政新篇》等著作,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太平天國的領導力量有了某種程度的加強。但洪仁玕的被重用,引起了一些“老兄弟”的不滿。洪秀全便加封前軍主將陳玉成為英王,加封李秀成為忠王,使這一矛盾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在同年10月,又發生了右軍主將韋志俊於皖南池州(今貴池)降清的事件;幸其部將紛紛反對,被他帶走的人馬不多。
Top
發生過程:
1860年1月底至2月,清軍連續攻佔了天京城西北的下關、九湫洲,天京危在旦夕。咸豐10年2月,金陵遲遲未克。在此緊要關頭,總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與忠王李秀成商議後決定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
兵圍杭州
2月10日,李秀成率大軍2萬餘人抵達南陵,再繞過寧國府(今宣州市),於24日攻佔廣德,留部分軍隊駐守後,率主力輕裝奔襲杭州。侍王李世賢則率兵由虹星橋東攻湖州,掩護李秀成攻打杭州。3月中旬李秀成率精兵偷襲杭州未遂,轉而采強攻,仍然未果。李秀成於是在清波門外挖掘地道至城牆下並埋上地雷,3月19日晨,城牆被炸塌數丈,太平軍攻入了杭州城,浙江巡撫羅遵殿自盡。
江南大營糧餉多來自浙江,浙江也是朝廷財賦重地,杭州危急,清軍極其驚慌。清廷聞迅後,急令和春分兵增援杭州。和春迫於咸豐帝嚴旨屢催,不得不從江南大營分兵1.3萬增援杭州,總兵劉季三、游擊梁成桂各帶兩千人駐紮高淳、東壩,副將向奎率兵二千援湖州,總兵張玉良統兵二千由蘇州、常州援浙。張玉良部星夜兼程,3月23日,全軍趕到杭州。
擊破江南大營
4月4日,李秀成見調離江南大營的清軍目的達成,遂在城上多樹旗幟,虛設疑兵,便悄悄撤出杭州率部揮師北上。4月18日在安徽建平(今郎溪)聚齊各路將領,兵分兩路回救天京:一路由輔王楊輔清率領,攻取高淳、東壩、溧水,直扺天京南郊的秣陵關;另一路由李世賢率領,攻佔溧陽、句容後南攻佔天京東南的淳化鎮。
4月27日英王陳玉成奉天王洪秀全天京令,則率部由江北來援,太平軍號稱10萬,形成了對江南大營的反包圍之勢;4月29日夜英王見對岸砲響紅光,10萬雄師自浦口渡江返回援天京。
5月2日,太平軍兵分五路,總攻開始,李世賢部自北門洪山、燕子磯,李秀成部自堯化門,劉官芳、陳坤書部自高橋門,楊輔清部自雨花台,陳玉成部自善橋方向。五路太平軍連日冒雨出擊,與清軍大戰。
5月15日,陳玉成部首先突破大營,清軍苦心經營多年的江南大營再次被摧毀,和春負傷,江南提督張國樑潰走丹陽,廣西提督張玉良也敗退,署湖南提督周天受敗往寧國。天京之圍基本解除,並且攻陷丹陽、常州、無錫、蘇州、江陰、宜興、長興、吳江、平望、嘉興、崑山、太倉、嘉定、青浦、松江等城。
歷史影響:
二破江南大營,對後期太平軍的戰略全局有重大意義。戰役勝利的結果,粉碎了東線清軍的戰略據點,徹底拔除了自1853年3月起牢牢釘在天京郊外的釘子。天京長期被圍困的局面基本解除。江南大營的潰滅,使清王朝原定“上下夾攻,南北合擊”的方針遭到挫敗,迫使清軍在東顯得戰略進攻轉入防禦,敵軍最高統帥部因此一度陷入指揮失宜、舉措五黨的狀態,不得不倚重曾國藩及其湘軍,從而對清軍軍事體制和政治權力結構完全產生了深遠影響。太平軍經此一戰,“軍威大振”。不僅兩線作戰的不利態勢完全改觀,而且得以有集中兵力對付西線湘、楚軍,由消極防禦轉入積極防禦的可能性。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