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高樓寨之戰
高樓寨之戰
時間
1865年04月24日 ~ 1865年05月19日
地點
山東、江蘇、湖北、河南范縣
相關人物
張樂行、林沁、陳國瑞、何建鰲
高樓寨之戰
資料來源:歷史趣聞
簡介:

高樓寨之戰是1865年(清同治4年)4月,捻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今高莊集)殲滅僧格林沁部的一次著名伏擊戰。

事件背景:

1852年11月,在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下,長期活動在安徽、河南、山東、江蘇、湖北等省的捻黨紛紛起義。至1855年秋,豫皖邊的捻軍首領齊集亳州的雉河集會盟,公推張樂行為盟主,決定建立五旗軍制,推舉了各色旗的總首領:黃旗張樂行自兼,白旗龔得樹,紅旗侯士維,黑旗蘇添福,藍旗韓奇峰。會後,發布文告,痛斥清政府地方官吏視民如仇,起義目的是「救我殘黎,除奸誅暴,以減公憤」,並宣布軍紀和行軍作戰條例。從此,捻軍在淮河南北廣大地區不斷打擊清軍,有力地支援了南部太平天國的革命。

但是,由於捻軍組織不嚴密,缺少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在和清朝正規軍隊的作戰中多次失利,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張樂行等著名領袖相繼犧牲,捻軍的根據地雉河集也於1863年失守,只有任化邦、張宗禹等人率部突出清軍重圍,繼續和清軍周旋。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後,全國革命形勢走向低潮。捻軍和太平軍餘部沒有被清軍的血腥鎮壓所嚇倒,而是不畏艱險,繼續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太平軍方面

1864年11月下旬,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淮王邱遠才兩部太平軍二三千人,於鄂北地區與張宗禹、任化邦等部捻軍二三萬人匯合,其他一些被打散的太平軍、捻軍也陸續前往集中。接著,他們在豫、鄂邊境進行合併和改編,組成了一支集中統一的新捻軍,張宗禹,任化邦共推賴文光為最高領袖。賴文光沿用太平天國的年號和封號,張宗禹為梁王,任化邦為魯王,李允為魏王,牛宏升為荊王,張禹爵為幼沃王。

軍隊沿用捻軍編制,仍以五色旗區分,下分大旗、小旗。軍事上根據捻軍騎兵較多和北方地勢平坦等特點,決定易步為騎,加強部隊的機動能力。

清軍方面

與捻軍作戰的主帥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1864年12月初,僧格林沁親督翼長恆齡、成保及副都統常星阿等部進抵湖北棗陽,旋即而進。12月7日,賴文光等督軍敗僧軍於襄陽,然後揮軍北上,進入河南鄧州(今鄧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