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國辛德勒
中國辛德勒
時間
1937年12月10日 ~ 1938年03月27日
地點
南京江南水泥廠
相關人物
袁克桓、陳範有、辛德貝格、卡爾•昆德(卡爾•京特)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107天,江南水泥廠的董事會袁克桓、陳範有等人雇用丹麥人辛德貝格、德國人卡爾•昆德在廠區內設立難民營,收留數萬名中國難民和傷兵,並保護廠內的生産設備,成功地阻絕了日軍的迫害。
背景:
1935年,日軍佔領東北,當時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是位於京畿的唐山啟新水泥廠。國民政府懼怕戰事擴大,迫切需要轉移水泥這樣重要的戰爭物資生產基地。
科研人員在江南一帶尋找具備適合生產物資條件的地方,最終定於南京棲霞地區。當年,新組建的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中國最大的幾個民族工業資本家作為股東,並正式定名為江南水泥廠。1935年7月1日,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長由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顏惠慶擔任,袁克桓是常務董事長,協理(副總經理)陳範有為常務董事。
Top
發生過程:
抗戰爆發後,日軍逼近南京,江南水泥廠廠房竣工,設備安裝試機,被迫停止。啟新水泥廠董事會最終做出決定,堅決不與日方合作,並將部分設備拆除隱蔽,竭盡可能地設法保護工廠。
江南水泥廠剛剛與丹麥公司簽訂購買機器合同,兩成貨款未付清,產權仍屬外商,為了拯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工廠,袁克桓對丹麥人辛德貝格和德國人卡爾•昆德說:「如果你們幫我們保護這座尚未投產的工廠,我保證你們一定會得到巨額回報。」
兩名外國人毅然冒著生命危險,接受袁克桓等人的聘用,在江南水泥廠門口掛出丹麥國旗,在廠內懸掛德國國旗,江南水泥公司則給予高薪回報。
1937年12月10日,難民開始湧入江南水泥廠,隨著戰事不斷升溫,難民成百上千地增加,其中不乏來不及撤退的國軍到此避難,工廠變成流動性難民營。留守組在辛德貝格和卡爾•昆德的帶領下,安置難民、賑濟救助、建小診所、阻止騷擾、與外界聯絡、揭露暴行、組織管理等,力求提供難民穩定的生活。
三個月後,在日軍的壓力下,辛德伯格被母公司解除職務,送回歐洲。1938年2月3日,他向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和秘書路易士•斯邁思博士遞交親自記錄的日軍在南京的屠殺行為證據。
1938年3月27日,難民逐日離去,剩下不足1萬人,直到1938年6月,南京的交通恢復常態,卡爾•昆德和日方交涉後,工廠裡的難民安全回籍。
歷史影響:
辛德貝格被南京人稱為“辛先生”,綽號“洋打工”,從蘇北啟程前,他與所屬的丹麥公司簽了“生死狀”,如果受傷,單位報銷醫藥費,如果遇難,則由本人負責,單位只能向家屬發放撫恤金。
卡爾•昆德1903年生於唐山,除了一度回德國求學外,一直生活在中國;南京保衛戰期間,擔任江南水泥廠代理廠長。
兩位富有正義感的外國人臨危受命,在江南水泥廠內設立安全區,成立“護廠隊”,保護工廠固定資產,並接納蜂擁而至的難民,其間無一例死亡,足以與歐洲的‘辛德勒’齊名。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大紀元、揚子晚報)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