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革命鴛鴦
革命鴛鴦
時間
1929年02月12日 ~ 1970年08月01日
地點
高雄、台南、台中
相關人物
楊逵
、葉陶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29年212事件當天,本為葉陶與楊逵大喜之日,卻在總督府全面取締農組活動中雙雙入獄,成為獄中鴛鴦。此後四十年,葉陶全力守護子女,以生命支持社會文化運動健將、數度入獄的丈夫楊逵。
背景:
日據時期,參與社會運動的女性並不多,葉陶是其中表現極為傑出的文藝女青年。參加農民組合運動期間,她與楊逵相識相知,最終結為連理。這對特殊的革命鴛鴦懷著共同的信念,為共同的目標奮鬥,至死不渝。
Top
發生過程:
葉陶,1905年生於高雄旗後町,幼時曾入書房,學習漢學,其後入公學校接受新式教育。14歲畢業於台南教員養成所,因擔任教職之故,認識同在高雄第三公學校服務的簡吉,在其感染之下,加入成立於1926年的農運團體「台灣農民組合」,成為當時極少數的女性社會運動者之一。第一次農組全島大會後,葉陶擔任婦女部與特別活動隊等要職。
葉陶的外貌、裝扮雖素樸,卻具獨特的草根魅力,膽識過人的她也深入抗爭行動的現場,不畏日本員警的毆打暴行,以身體進行對抗;經常發揮口才,代表農民與殖民當局溝通。192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集會中,葉陶和許多農組幹部被員警逮捕,在獄中飽受毆打刑罰,被釋放後,她仍與其他幹部率領上百位民眾包圍彰化員警課,要求釋放還被拘留的幹部,即使遭到一百多位員警的包圍,她們仍向主事者抗議、交涉,讓該主管不得不接受商量。
二十多歲的她已展現驚人的行動力,站在台灣社會改革的浪頭上。因為參與農組,結識受農組感召、從日本回來的楊逵,初見面時,即請他在扇子上題字,楊逵題上「土匪婆」三個字,讚許她不作日本奴隸的豪氣。
楊逵,1905年生於台南新化,本名楊貴,自台南二中休學後赴日,深受當時盛行的馬克斯主義、農工運動等思潮影響。簡吉、趙港赴日陳情,促使楊逵回台加入農民組合,先後擔任教育與組織部長,常因四處演講而遭逮捕,後來因理念、路線的不同退出農組,改以筆桿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小說〈送報伕〉為其代表作。楊逵是農民組合的積極份子,也是日據時代著名的左翼作家,他的作品《壓不扁的玫瑰花》,象徵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曾被入選為中學教科書國文教材。
這對革命鴛鴦經常一起分享在日本的見聞、交換對台灣的觀察,一起主持竹林爭議事件,輾轉於竹山、斗六等地組織農民,一起出入監牢;在實踐理想的道路上,一起做社運,一起歡喜受苦。
1928年農組內鬥,葉陶和楊逵雙雙被以「戀愛墮落、從事某種陰謀」為由,除去所有職務。他們一起到彰化,在賴和醫院斜對面的小巷內過著無夫妻之名的同居生活,參與中部地區文化協會的活動。同居,在當時仍相當前衛,上世紀20年代中期,衛道人士曾在《台灣日日薪報》抨擊戀愛結婚是「野獸苟合」,新派人士則標舉「戀愛是至高無上的道德」,他二人卻已實踐這樣的前衛道德。
1929年2月11日,葉陶受邀到台南舉行的台灣工友總聯會大會演講,預計隔天再回楊逵老家新化舉行婚禮,不料遇上大逮捕,兩人被扣上手銬腳鐐,得到一段被他們戲謔為「婚前官費蜜月旅行」的牢獄生涯。
婚後,楊逵寫小說、葉陶生小孩,一連生四個。雖然葉陶會寫、也愛寫作,但生活窘困的客觀環境,無法允許一家有兩個作家,加上葉陶個性外向,使她在家庭分工上,總肩負對外的公關、家計。最初,他們在高雄落居,身懷六甲的葉陶改行當起市場的流動攤販;其後轉居台中,楊逵創辦《台灣新文學》雜誌,葉陶負責向外募款、印刷及發行等出版業務;楊逵租地種花、經營首陽農園,葉陶則出外賣花;當米缸見底,外緣很好的葉陶要想辦法張羅生活費,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到戰後。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葉陶與楊逵也被懸賞每人五萬元,遭到追捕。他們借了中央書局的箱型車,車上載著油印機和蠟紙,一邊逃亡,一邊在中部鄉間宣傳武裝革命及組訓工作,他們本想出海,但海岸已被重重封鎖,只好返家,當晚就因鄰人通報而被抓走,關在二十一師營區(今台中干城)中,成為待決死囚。執行死刑前夕,因魏道明一紙「非軍人改由司法審判」的行政命令,及時解除死刑判決,改判105天刑期。
1949年,葉陶因楊逵的「和平宣言案」,連同幼女楊碧被捕入獄,12天後被釋回。8月,葉陶又因基隆中學光明報事件入獄,直到冬至才出獄。隔年,楊逵被判12年徒刑,往後葉陶獨撐家計,帶著四個孩子賣花、自製販售豆腐、肥皂、醬油維生,生活不曾有過容易的時候。
後來,葉陶為了顧及子女的安全,加入台中市婦女會,擔任北區婦女會理事長、北區協調委員會,著眼於解決民眾紛爭,也藉婦女會名義,創辦農忙托兒所,幫忙割稻的農人照顧孩子。
1961年4月8日楊逵從綠島歸來,5月葉陶當選「模範母親」。1962年初,楊逵再向銀行貸款5萬元,購買大肚山上將近一甲的不毛之地,召回所有的孩子幫忙開墾,滿懷壯志要在貧瘠的紅土上開闢東海花園。
從1962到1969年,葉陶成為名符其實的「賣花婆」,每天左手提、右手抱的帶著一大把花,搭早班的公路局進市區挨家挨戶兜售,中午又要趕回家煮飯給楊逵吃,有時帶回的收入若不足楊逵預算的數額,葉陶還得面對丈夫的責難,但楊逵並不知道,葉陶賣花多年,多半是靠人情強迫推銷,或搭車前往豐原到次子開設的水電行,拿他賺取的現金來補中間的差額。當時葉陶的身體已每況愈下,大半輩子勞碌、被貧窮拖磨,使她晚年罹患心臟病、併發腎臟病,家人卻沒錢送她入院好好醫治,最後因尿毒症擴散全身,於1970年8月1日辭世。
隨著葉陶病逝,這對革命鴛鴦的愛情嘎然終止。
歷史影響:
曾經叱吒街頭的葉陶即使走到生命最後的幾個年頭,還是以柔軟的胸懷包容楊逵的一切,支持「堅守自力更生」的楊逵、實現他「開墾園地」的夢想,一如年輕時他們攜手奔赴南北各地演講、為理想一同進出監牢,互為主體的支持著、影響著對方。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女人屐痕Ⅱ》、楊逵紀念館)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