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美台團
美台團
時間
1926年04月04日 ~ 1927年03月
地點
台灣
相關人物
蔡培火
、郭戊己、盧丙丁、陳新春、鍾自遠、林秋悟
資料來源:陳界仁論「美台團」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25年,時為台灣文化協會專務理事的蔡培火基於重視電影對大眾的教育功能,從東京購買教育影片十數卷及美國製放映機一部,成立「美台團」,訓練青年志士專管機器、說明影片,並全台巡迴放映電影。
背景:
在日治時期,甚至到了民國初年,大部分人的世界觀和知識來源其實是封閉的,導致許多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都相對保守,並沒有隨著時代演進而有所創新。
台灣文化協會的新文化運動以講習會與文化演講為主,但對於知識普遍偏低的農民與勞工而言,由於他們理解能力相對有限,以對於知識份子傳達思想的方式直接移植至農工身上,並不是非常合適的方法,對於文化協會而言,終究有未能達到效果的遺憾。
蔡培火早就注意「電影」對於啟蒙大眾而言擁有相當大的效果,於是,當文化協會本部1923年10月17日移至台南並召開第三次定期總會時,他便決定將「映畫」宣傳列入,但始終未曾正式實施。
Top
發生過程:
1925 年秋天,蔡培火之母七十一歲生日,文化協會同志為蔡母祝壽,蔡專務固辭不得,乃與主事者約定不鋪張不浪費,只接受干禮作有意義之使用。結果計集禮金四千數百圓,蔡氏接受禮金後,隨發謝函並聲明,從該筆禮金提出二百圓購製毛毯及銀花瓶各一,贈送蔡母留念。隨後,趁1926年三月與第七次台灣議會請願委員上京之機會,悉數帶往東京,購買美國製之放映機一部與教育影片七卷,籌劃「美台團」之成立。
最初,訓練具有教育經驗之青年三人郭戊己、盧丙丁、陳新春,一人專管機器,二人另任辯士(演講人),說明影片,俾觀眾易於理解。當時,屬於台灣人經營的戲院內,通常會有日本員警與消防隊員坐鎮於觀眾席的最後一排,藉以監控、防止台籍電影解說員(辯士),藉機鼓吹反殖民意識。有時辯士之言詞,帶有諷刺或涉及政治的時候,臨監員警即加干涉,甚至迫令停映。有時因員警不諳台語,發生誤會而作過份取締,觀眾與辯士齊起抗議,弄到使員警尷尬失措的場面,並不罕見。
自 1926年4月4日在台南「大舞臺」首映之後,「美台團」便開始經常巡迴宣傳於農村小鄉鎮之間,約半年後,各地人氣很好,觀眾甚多,一傳四方,招請應之不暇,而各地要求甚切,所以再購買機械一個,影片十數卷,並以鍾自遠、盧丙丁,林秋悟三人為美台團第二隊的辯士。巡迴宣傳第一隊的主要範圍為台中州和台北州,第二隊則在台中州和台南州,行程馬不停蹄地趕湊,但範圍仍侷限在台灣西部。
因影片內容有新智識之貢獻,收費極微,到處有地方同志關照協助,開支節省,每票僅收五分,特座亦只收一角,又有員警臨監,場面緊張而時起風波,因此美台團每有開映,則場場客滿座無虛席。蔡培火為美台團作了一首團歌,每當電影播放之前,團員都會合唱一次,後來觀眾們也聽熟了,自然與團員一齊高唱起來,聲浪雷動,具現了一番同胞相愛之景象,深印人心!文化協會的啟蒙運動,至此可以說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自 1926 年四月至 1927 年三月共撥放了超過十五部的影片,文化協會的電影宣傳,受到非常大的歡迎,每次開映總是擠得現場水洩不通,文化協會也不得已只好一再加映。
美台團的放映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辯士」角色,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行為,既是以影像為媒介,又是溢出影像之外,進行的一場對話性演出。事實上,說明者的說明與文化講演或政壇演說的說詞極為類似,解說員會利用只有台灣觀眾才能聽懂的方言、俚語與諺語,將原本不具反殖民色彩的默片「曲解」成具反殖民意涵的情節,而戲院內瞭解這些方言、俚語與諺語的觀眾,則會以大笑、鼓掌、吹口哨等聲音與肢體動作,回應台籍電影解說員對電影內容的「曲解」。類似這種以比喻來暗諷當時社會的狀況,經常被以「注意」、「中止」處分,甚至與員警發生誤會,而被濫發「終止」命令。
民國16年1月,文化協會分裂,為左派會員所佔據,美台團是「外圍」組織,財務、行政皆為獨立,自然地從文化協會脫離,且繼續做巡迴演出,然而,左派會員始終想佔有美台團之財產,蔡培火堅決拒絕移交帳簿,新文協也無可奈何。
嗣後,美台團之活動,處處受到左派的阻撓、侵擾,根本難以進展,只能停止一切業務。日本員警無法壓服美台團活動,竟以內部分裂手足相殘,遂告無疾而終。
歷史影響:
日治時期的台灣實屬言論、民主非自由的時代,尤其當意見與立場過於明顯極端時,便容易被警察取締處分,相對於現代言論自由的台灣,過去要提倡民間教育與採取啟迪民智的行動的確困難許多。然而,蔡培火先生所創立之美台團,便是以一個嶄新的方式,透過放映影片,來達成對民眾傳遞教育以及自由民主思想的目的。
這段啟迪民智的沿革所帶來的影響力,深深啟發及奠定未來許多農工團體欲進行改革時,有其根本精神可依循外,更讓處於低層弱勢的農、勞工民眾,增加更多表達己見的方式與途徑。
因此,雖然美台團營運時間有如曇花一現般短暫,其影響力卻是貫穿時空、無遠弗界地造福人群。
(資料來源,參考:吳冠霏“美臺團之相關研究”、陳界仁論「美台團」)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