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湖北槍炮廠
湖北槍炮廠
時間
1890年04月07日
地點
湖北
相關人物
張之洞
資料來源:東湖社區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湖北槍砲廠由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0年(光緒16年)開辦。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圖謀自強,萌發了興建新式槍砲廠的思想,1888年向德國商購機器,1889年擬在廣州石門建廠。後張之洞改任湖廣總督,他又以湖北地理位置適中,水陸交通和煤鐵方便為由,奏請將槍砲廠移設湖北漢陽大別山(今龜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准奏,定名為湖北槍砲廠。
湖北槍砲廠的設備是當時全國兵器製造工廠中最新式的,主要設備購自德國力佛廠和格魯森廠。生產槍、炮、槍彈、砲彈,與其配套的砲架、銅殼、底火等產品。
光緒30年(1904年)改名為湖北兵工廠。
事件背景:
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張之洞將原擬在廣東建立的槍砲廠改建於湖北。
同年2月29日,海軍衙門與戶部上《議复廣東槍砲廠改移鄂省折》,正式決定將槍砲廠“移廠就鄂”,購機費仍由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期內在廣東已籌的80餘萬銀兩內支付。
同年4月,成立湖北鐵政局,轄槍砲、鋼鐵兩廠。槍砲廠籌建於漢陽大別山(今龜山)北麓,委派候補道蔡錫勇為總辦,兼領其事。機器系委託出使德國的大臣洪鈞自柏林力拂機器廠購得,可鑄造連珠毛瑟槍(口徑為7.9毫米)和克虜伯山炮。
光緒18年(1892年)4月開始施工,20年(1894年)5月槍廠竣工。
Top
發生過程:
光緒20年(1894年)7月,槍廠發生火災,機器、廠房均遭損壞,經修復後於翌年6月正式開工,所產步槍為改良後的德國1888年式5響毛瑟槍,此槍便是湖北槍炮廠生產數十年的漢陽式79步槍,即“漢陽造”。同年四月,槍砲廠從鐵政局分離,另設槍砲局。8月成立炮廠,仿造德國3.7生的克虜伯陸路快炮和5.7生的過山快炮。接著又添購壓炮鋼大氣錘、試槍砲鋼拉力和槍砲速率各機器。
光緒21年(1895年)冬,建砲架、砲彈、槍彈3廠,熔銅廠亦相繼成立。
光緒23年(1897年),張之洞由兩江總督還任兩湖總督,致力興辦採鐵採煤、鑄鐵煉鋼、製造槍砲彈藥的軍事工業體系。
光緒24年(1898年),從德國格魯森廠購無菸藥機、罐子鋼機,於漢陽府城外西北隅赫山處添建煉罐子鋼、制無菸藥兩廠,定名鋼藥廠。兩廠同屬槍砲局轄。
其時,湖北槍砲局和槍砲廠混為一體。兼總辦瞿廷韶,槍砲廠總辦沈錫洲,鋼藥廠提調汪洪霆。提調在總辦之下行事。無菸藥廠於光緒27年正式開工製造無菸火藥,後逐年擴大,附設有硝磺、醋精、各種鏹水及依脫、火酒等廠。
光緒28年(1902年)增建硝酸廠,宣統元年建硫酸廠。規模甚為完備。
歷史影響:
湖北兵工廠造端宏大。從開辦至光緒32年(1906年),購買機器用銀172.17萬兩,建築廠房用銀45.88萬兩,購買材料用銀523萬兩,經費43.55萬兩,共計耗銀784.6萬兩。其財政來源除來自江漢關、宜昌關洋稅銀外,還來自漢口淮鹽釐金、宜昌川鹽釐金、湖北米穀釐金、宜昌土藥正稅、土藥過境稅、北路土藥稅等地方財政收入。但槍砲廠每年耗資甚鉅,常年經費開始銀36萬兩,後增至80餘萬兩。張之洞曾奏請朝廷,在江漢、宜昌兩關洋稅銀下加撥15萬兩,但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他一再奏請朝廷,“一省之財力,斷不能供大局急需”,“軍餉所用似不能專責湖北獨籌”,但其結果仍由湖北一省負擔。地方經費不敷需求,只得向民眾勸捐和舉借外債。如湖北黃岡縣在籍記名提督劉維楨經派員婉言勸捐,捐銀20萬兩。至光緒34年(1908年),兵工廠歷年積欠華、洋商號物料價銀82470兩,鋼藥廠欠銀36130兩,又向德國高林洋行借銀1000萬元。光緒34年,鋼藥廠因經費支絀,與兵工廠合併,改為漢陽兵工廠。清宣統元年(1909年),清政府財力日益枯竭,以致漢陽兵工廠停辦炮廠、砲架、砲彈、鑄彈、銅殼5廠。
辛亥革命時,黃興到兵工廠與同盟會會員楊德甫商議製造大型地雷,並由設計師朱道源繪圖制出模型,組織20餘名工人日夜製造,計造出2噸重的地雷4枚,炮廠裝配導火線,僅10天順利完成。由於兩軍交戰甚烈,漢陽兵工廠遭受破壞,約損失銀30萬兩。黎元洪統治湖北期間,漢陽兵工廠屬鄂軍府管轄。因戰爭破壞,當年僅能造步槍和槍彈。
民國時期,1913年7月,鋼藥廠與兵工廠分離,鋼藥廠譯員沈鳳銘升為總辦,同時委任劉慶恩為兵工廠總辦,分理兩廠,同屬鄂軍府轄。繼而為陸軍部接管。 1915年,兩廠與德州、上海等廠同歸北洋政府督辦兵工廠事務管理處統轄。 1917年,撤銷督辦處,兵工、鋼藥兩廠又隸屬陸軍部。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