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泥城戰役
泥城戰役
時間
1853年09月07日 ~ 1854年04月04日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黃威、黃德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清咸豐3年8月5日(1853年9月7日)小刀會起義軍佔領上海縣城後,給外國侵略者和清朝的反動統治以沉重打擊。英、法、美等國的上海領事,為了攫取上海海關的主權,決定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就範,於是藉故挑釁,引發了一場泥城之戰。
事件背景:
咸豐3年(太平天國3年,1853年)3月,太平天國佔領南京。5月,福建小刀會的首領黃威、黃德美等在海澄率眾起義,攻克漳州、同安、廈門、漳浦,擊斃清總兵曹三祝。在廈門建立了政權。黃威以「漢大明統兵大元帥」的名義宣佈在其佔領區內免除苛捐雜稅,並派人去聯繫太平天國,計劃與之聯合,但未成。起義隨後遭到清兵反擊,於十月十一日退出廈門,又經歷了五年的游擊戰後最終失敗。
同年9月7日,上海小刀會(對外稱為「義興公司」)發動起義,計劃和太平天國相會合。有廣肇會館領袖廣東香山縣人劉麗川、上海青浦人周立春、周秀英、福建人陳阿林等。起義隊伍中廣東人近半數。他們攻進了上海縣城,殺死上海知縣袁祖德,釋放獄囚,活捉蘇松太道(上海道)道台兼江海關監督吳健彰(吳後來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晏瑪太的幫助下逃脫)。小刀會佔領了上海縣城和周邊嘉定、青浦等地,總部設在今上海城隍廟旁豫園內的點春堂。建立「大明國」,劉麗川自任「大明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後改名「太平天國」,並寫信給洪秀全要求接受後者領導。
Top
發生過程:
泥城,即今西藏路橋一帶。咸豐4年,英國人在泥城浜東開闢新公園及跑馬場。在北側的新閘一帶,駐有清江蘇按察使吉爾抗阿統率的北營清軍。泥城浜的西畔(今人民廣場)自北至南,清軍設有三座營房和其他軍事設施。
咸豐4年3月6日(1854年4月3日)午後,英商祥泰銀行的喬利夫婦在跑馬場附近散步,和清軍發生衝突。美海軍陸戰隊七八人和上海“義勇隊”(即萬國商團)數人趕至出事地點,向清兵開火,並向清軍“陣地挺進”。清軍增援,並進行還擊。雙方戰鬥約半小時,英領事阿禮國、副領事威妥瑪分別帶領大批英、美海軍陸戰隊和上海“義勇軍”前來增援,進攻清軍,一群美國人還攜帶旗昌洋行的一門小炮參加助戰。清軍且戰且退,美國人向北營發炮轟擊,焚毀清軍“觀音堂卡房”,炮聲隆隆,至暮未絕。
事發後,上海道台吳健彰奉吉爾杭阿的指示致函阿禮國,承認糾紛系清兵行為失檢所致,表示一經查明禍首,即嚴懲不貸,並希望英國領事能協助查清當時詳情。阿禮國卻拒不接受清政府的歉意。繼續擴大事態,並約法代理領事愛棠等開會,“準備次日之行動”。
咸豐4年3月7日(1854年4月4日)拂曉,英艦“恩康脫”號砲擊停泊在蘇州河口、黃浦江中的清軍兵船。清軍兵船除一、二艘逃跑外,其餘全被英軍扣押。接著,阿禮國與各國領事及海軍司令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向清軍提出,必須“將接近跑馬場的軍營一律撤除”。會後,阿禮國向吉爾杭阿發出通碟,必須於下午3時前將跑馬場附近的軍營撤退二三華里,否則動用武力,將其焚毀。與此同時,阿禮國率領英、美海軍陸戰隊及上海“義勇隊”共380餘人,沿花園弄(今南京東路)西進至跑馬場東界(今南京東路、浙江路口),準備進攻。
下午3時許,吉爾杭阿送來照复,拒絕清軍兵營移動,外國侵略者即兵分兩路,向跑馬場附近的清軍總兵虎嵩林部、刑部主事劉存厚部等軍營發起攻擊。美軍100多人由“普利茅斯”號艦艦長開利指揮,沿跑馬場向左,攻擊清軍正面;英軍270多人由“恩康脫”號艦艦長奧加拉漢率領,攻擊清軍側面。美軍穿過跑馬場,在洋涇浜和泥城浜附近墳墩的掩護下轟擊清軍,因無法渡過泥城浜而折回,與英軍聚合,英軍渡過泥城浜,從側面(今國際飯店處)襲擊清軍。清軍被迫進行還擊,但在英美軍隊的夾擊下,經過近兩小時的戰鬥,清軍失敗,退至靜安寺附近。外國侵略者將跑馬場附近的清軍逐出,營房也被焚毀。此戰,清軍傷亡300餘人,英、美軍死4人,傷10餘人。
歷史影響:
泥城之戰後,清政府與英、美、法領事簽定了《上海海關徵稅規則》和《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十四款;擴大了租界權力,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