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倉門口教堂
倉門口教堂
時間
1860年07月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張伯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倉門口教堂是中國天津市南開區一所歷史悠久的重要基督教新教教堂。該堂位於天津舊城中央的鼓樓東側,鼓樓東街上。該建築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和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事件背景: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清政府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保證基督教在中國大陸的傳教活動亦被列入條約,傳教士在此背景下進入內地傳教,大批傳教士以沿海通商口岸為基地迅速擴展基督教,建立教堂。一些基督教會在中國建立醫院、學校、孤兒院,開展了一些慈善活動,為中國傳播了近現代文明起到積極的作用。
近代主要是英美與瑞典新教組織,和天主教組織來華,他們足跡幾乎全中國,並創辦了眾多大學和醫院,中小學,義和團暴行中很多教士與華人信眾為主殉道,其後卻又有更多人來華,他們為中國的進步極大貢獻,後來中共執政,驅逐外籍教士,關閉所辦機構,又嚴重的迫害信眾和中國籍牧師,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放棄絕對管制,不過仍然嚴格限制外來教士的入境活動。 由於基督教教義強調只能拜上帝,不能崇拜偶像,因此與"祭奠祖先"等很多中國傳統習俗產生了較大牴觸,使得基督教之前在中國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和發展,直到後來來中國傳教的剛恆毅(1922年-1932年)與雷鳴遠天主教神父向教宗解釋中國人祭祖敬孔禮並不違背教會的信仰,中國人這麼地做是為了向已亡的父母和祖先表達尊敬。教宗碧岳十二世因而在1939年12月8日刪除了祭祖敬孔的禁令,才解決了這一問題。(彭育申,2000)不過基督教人士並不認可,這也被新教認為是天主教進一步墮落的行為。
Top
發生過程:
倉門口堂最初在1860年代由美國公理會創立。
1900年被義和團燒毀,事後重建。
1910年,天津五大新教公會(美國公理會、美以美會,英國聖道堂、倫敦會、聖公會)所屬七處會堂的華人牧師和信徒百餘人,決意脫離外國差會成立自立會,於是買下公理會的倉門口教堂(房款到1932年全部付清),10月19日正式獻堂。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任該堂董事會的會正。
1932年,由於信徒增加,在還清公理會的房款後,改建新堂,1934年7月舉行獻堂禮拜。樓上下共可容400餘人。另臨街建布道用副堂一座,容百餘人。包括附屬建築總建築面積1126.94平米。倉門口教會還先後在武清縣王慶坨、河東沈王莊等處建立了分會。
1958年,天津基督教合併於四處聚會(濱江道堂、倉門口教堂、浙江路堂及岡緯路教堂)。由舊城廂一帶的九處堂會併入倉門口堂的聯合禮拜,但在當時的形勢下,聚會人數極少,且講道內容受到很大限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倉門口堂被砸,牧師被揪斗,教堂房屋被占用,直到16年之後的1982年12月12日才恢復聚會。
該堂經過1976年強烈地震,並未毀損。1987年,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影響:
倉門口堂是天津基督教「兩會」在南開區唯一的教堂。除該堂外另有政府批准的王頂堤街道、嘉陵道街道、萬德莊街道、長虹街道基督教家庭聚會點,以及紅樓賓館、紅寶石酒店、欣苑大廈外國人基督教活動臨時地點。
2011年倉門口教堂開始進行維修,維修期間不中斷聚會活動。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