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日修好條規
中日修好條規
時間
1871年09月13日 ~ 1883年04月30日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柳原前光、李鴻章
中日修好條規
資料來源:今日頭條
簡介:

《中日修好條規》,日本方面稱《日清修好條規》,是清朝與日本在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日本明治4年)9月13日簽訂的雙邊條約。日本大使為大藏卿伊達宗城,而清朝大使為直隸總督李鴻章。

事件背景:

中日兩國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之上簽訂的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等的條約,通過仔細閱讀了一些關於此內容的論文及專著,從中不難發現,他們都近乎一致的認為當時的清政府在面對日方的無禮要求下據理力爭,完全好像清政府在強大的壓力面前保守了國家主權。我覺得這完全是以現人或至少是以甲午戰敗之後國人的眼光來看待當時的中日關係,沒有充分認清當時的國際形勢,不是站在當時中日兩國的國力對比之上來看待,而且也沒有意識到當時日本在國人眼中的形象。至少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在當時大多數中國人的眼中是不值一提的小國,並不會成為清政府的威脅。就算當時清政府遭受著西方列強的國際壓力,日本的無理要求也不會成為清政府的強大壓力。

進入近代以來,中國和日本同樣受到西方列強的衝擊,但是兩個國家的反應卻截然不同。中國在西方列強東來之初,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對中國的威脅,依然根據“天朝”固有的觀念稱之為“蠻夷”,對之不屑一顧,而且對整個世界的發展也一無所知,完全生活在自我為中心和自我滿足的意識當中。甚至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之後,依然故我,沒有去認真了解戰敗的原因和當時的世界形勢。與此相反,日本在西方列強東來之初就已經感到他們的威脅,並力圖去了解他們、學習他們先進的船炮技術。所以,日本的近代化並不是在明治維新後才開始的,而是早在1853年但美國軍艦打開日本的大門時,就已經開始了,甚至是早在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日本就開始去了解和分析中國戰敗的原因,開始加強自己的海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