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一新會
一新會
時間
1932年03月29日 ~ 1937年07月
地點
台中霧峰
相關人物
林攀龍、
林獻堂
、
蔡培火
、林其賢、張月珠、林曾珠如、吳帖、洪瑞蘭、 何秀眉
資料來源: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在刻板印象中,大家閨秀常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難道女子的活動空間,就只能局限在狹小的牆圍之內?除了古書典籍、社會習俗與家規外,女性的思想意識無從接觸外面的新式思潮,其性靈就此定調,生命無所變化?
霧峰一新會(簡稱一新會)的成立,提供這些夫人、小姐們「拋頭露面」的機會,並且灌輸她們,婦女自我覺醒和增進婦女人格的新式思想。
背景:
傳統中國對女性的既有教條,不外乎「三從四德」、「無才便是德」等規範,但在日治時期經歷放足及教育薰陶後,女性在社會上的角色也日趨多元。1920年代,受到世界自由風氣影響,台灣的社會氛圍也漸趨活潑化,連帶刺激女性參與社會活動。在台灣知識分子倡導、殖民政府政策的影響下,官方或民間的婦女團體紛紛成立,舉辦許多婦女可以參加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傳授新知、培養技能,提供婦女在學校教育外,另一個學習新知、訓練自信及貢獻社會的管道。
Top
發生過程:
1932年2月,林獻堂長子林攀龍自德國學成返台,結束漫長的求學生涯。他辭謝台北帝國大學的聘請,回到故鄉霧峰,從基層的農村推行新生活和文化活動。
2月15日,林攀龍前往台中出席「婦女親睦會」,演講歐洲事情。
2月24日,林攀龍籌備發起在霧峰成立一個文化啟蒙組織,其主旨在「促進農村文化,廣佈自治精神,以助建設新台灣」;要使「霧峰莊美化,使一般智識再興向上」,揭櫫「清新之氣,再造台灣」。
3月29日,創立霧峰一新會;由林獻堂主導,宗旨是「促進霧峰莊內之文化而廣布清新之氣於外,使漸即自治之精神,以期新台灣文化之建設」。即從霧峰莊做起,再將此清新之氣廣布於外,以建設新台灣。一新會創會之後,逐步建置自己的會館、會旗、會歌,會址設於萊園林梅堂庭院,亦即後來萊園中學校址。
11月,經幹部決議會旗為藍地三角形中的紅心,紅心正中為「一」字。
一新會採委員制,委員會30人,由委員互選林攀龍擔任會長,下設調查、衛生、社會、學藝、體育、產業、庶務、財務等8部會,另由林獻堂、蔡培火、林其賢等人擔任顧問。
一新會主要活動分為一般文化活動,如日曜講座、辯論會、讀書會,設一新義塾,教授漢文、日文;在社會活動方面有老人慰安會、兒童親愛會、青年座談會、婦人茶話會等,並舉辦各種體育活動,當時全台之社團活動,確實無任何一地能有如霧峰之豐碩成果。
一新會雖由男性知識份子創立,女性成員在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一部份。1935年,已有10位女性幹部,包含吳素貞、曾珠如、洪瑞蘭等。其中,吳素貞(吳帖,林資彬妻,彰化人)曾擔任社會部委員,兼任手工藝教學和演講庶務等工作,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為提高霧峰文化與啟發婦女智識而奔走。
此外,透過一新會所舉辦的許多講習會及演講,女性們不只是聽眾、學習者,更是傳遞新觀念的演講者及傳授新技術的帶動者。其中,洪瑞蘭於1931年取得台中州產婆執照,1932年加入一新會後,曾進行過11次醫療衛生的相關演講;何秀眉自日本學成歸國後,開設秀眉洋裁研究室,性質如同今日的短期補習班,教授會員們關於西方裁縫的技巧。除了平日的研習活動之外,定期也會舉辦成果展示會,使會員們有彼此學習的機會與展示的舞台。
根據統計,自1932年至1936年講座舉辦期間,共有58名女性登台演講,可說是盛況空前。相較於僅限於家戶之內的空間,該會逐漸擴展婦女在公共空間的範圍,更重要的是,能讓她們勇敢地在大眾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新會的活動與參加成員逐年增加,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後才結束。
歷史影響:
「柔性存在」的一新會對於婦女的意義,先是透過參與的丈夫、父親,引領家中的妻女進入團體、一同成長;並透過該會舉辦的婦女座談講習會,在潛移默化中啟發「身」居閨中的婦女,不再墨守於家戶空間,可在公開的場合,運用智識,分享意見,鼓勵女性「走出家門」,讓社會上原先普遍對女性「拋頭露面」的負面印象,能逐漸改觀,進一步開闊女性的生活空間。
一新會聚會期間,女性不論是響應社會運動或接受國家動員,都積極參與。她們由改善家庭推及至教化社會,由相互砥礪進而啟發民智,對社會產生深淺不一的影響。一新會著名的女辯士吳素貞(吳帖),與曾珠如(林攀龍妻)戰後皆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不只成為政治運動的女性先鋒,更建立起女性的新形象。
1945年,二戰結束後,林獻堂本想恢復一新會運作,不過因為獲得台灣政權的國民政府持續打壓台灣本土文化運作而作罷。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女人)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