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上海公共租界虹口捕房
上海公共租界虹口捕房
時間
1861年02月 ~ 1943年08月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金能亨
資料來源:中國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上海公共租界虹口捕房(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 Hongkew Station),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在虹口地區設立的一個分巡捕房。同時也是繼老閘捕房之後建立的第二個分巡捕房。
虹口捕房設立於1861年,直至1943年租界被汪精衛政府收回後,由偽上海市警察局虹口分局接管境內治安。其現址為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
事件背景:
1848年,上海美租界設立,但租界內的治安仍由上海縣的捕快負責。
1854年,小刀會起義衝擊上海縣衙,各租界治安陷入混亂。此時,英、法、美三個租界採取聯合策略,共同組成市政機關—工部局,並於工部局下設置巡捕房,以維持租界治安。不過,由於美租界位於蘇州河北,巡捕房的治安管理並不有效。
到1861年2月,工部局效法老閘捕房的設置,在美租界所在的虹口地區設立了工部局的第二個分巡捕房。設立之初,捕房暫時租用當地的民房,日常的開支則由虹口地區的居民和納稅人負擔,而日常管理則由負責總巡捕房日常工作的拉姆斯伯頓巡官負責。最初,虹口捕房設置副巡官一人,巡長一人,巡捕十二人。
1864年12月23日,工部局董事會以每年2500兩白銀的租金,租下百老匯路處的一些房屋,經簡單裝修後,作為臨時捕房啟用。同時,工部局也試圖尋找一處合適的地點以建立較為永久性的捕房。
1878年8月1日,耗資32000兩白銀的虹口捕房落成,隨即捕房自百老匯路遷入新址。新建捕房可提供20名外籍巡捕和40名華捕居住,同時配有8間牢房。
Top
發生過程:
1861年9月11日,時任工部局董事會的美籍董事金能亨向工部局提議,在虹口地區專門建造捕房辦公用房和設施。
1864年12月23日,工部局董事會以每年2500兩白銀的租金,租下百老匯路處的一些房屋,經簡單裝修後,作為臨時捕房啟用。同時,工部局也試圖尋找一處合適的地點以建立較為永久性的捕房。
1875年,負責公共租界巡捕房事務的警備委員會決定在公共租界北區1068號地塊,即今閔行路16號,總計7.5畝的土地上興建虹口捕房。建造費用通過發售建設債券的形式募集。
1878年8月1日,耗資32000兩白銀的虹口捕房落成,隨即捕房自百老匯路遷入新址。新建捕房可提供20名外籍巡捕和40名華捕居住,同時配有8間牢房。
1890年,捕房進行改建,在原基礎上,增建供20名印度巡捕和46名華人巡捕居住的宿舍。
1908年,虹口捕房在主樓東側擴建3層樓房一座。四年後,再度擴建。此後虹口捕房未再有較大改動。
1943年,公共租界由汪精衛政府收回,虹口捕房的地產和設施移交上海市警察局虹口分局。
歷史影響:
1861年虹口捕房初設之時,其轄區為整個蘇州河北的租界地區。此後隨著公共租界的擴展,虹口捕房的轄境也隨之擴大。
1898年,匯司捕房建立,西虹口地區治安轉由匯司捕房管轄。
1903年,匯山捕房設立,元芳路以東治安轉由匯司捕房接管。最終,虹口捕房的轄區西起北河南路,北至租界最北端界線,東從虹口港與租界北線交匯處至漢璧禮路橋,沿東漢璧禮路至元芳路後沿路往南至黃浦江邊,南界為蘇州河和黃浦江。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