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萬國公報
萬國公報
時間
1868年09月05日 ~ 1907年07月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林樂知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國近代有2個名叫《萬國公報》的刊物。
一是1868年9月5日在上海由林樂知等傳教士創辦的一份刊物。同時也是一份對中國近代發展影響巨大而深遠的刊物之一。
二是康有為在“公車上書”之後不久,也創辦了一份報紙名為《萬國公報》。 《萬國公報》自1895年8月17日開始正式刊行,為雙日刊,每冊有編號,無出版年月。由46期開始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
事件背景:
《萬國公報》原名《教會新報》(CHURCH NEWS),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創刊,早期為周刊,主辦人是美國監理會傳教士林樂知,以林華書院的名義出版,由上海美華書館負責印刷。起初為宗教性質刊物,林樂知在《中國教會新報》第一期上發表的《中國教會新報啟》一文中寫道:“俾中國十八省教會中人,同氣連枝,共相親愛,每禮拜發給新聞一次,使共見共識,雖隔萬里之遠,如在咫尺之間,亦可傳到外國有中國人之處。”此時教會新報著重刊登闡釋教義的文章,以及溝通教徒教友情況的“各地教友來信”等。
1874年9月5日,《教會新報》出至301期時改名為《萬國公報》,仍為周刊,1883年出至750期時因經濟原因停刊。報刊內容開始演變為非宗教性質。
1889年2月《萬國公報》復刊,成為廣學會(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的機關報,同時改為月刊,仍由林樂知主編,李提摩太和丁韙良等外籍傳教士也參與過編撰工作。售量約為四千份。
1907年5月30日林樂知在上海病逝後,《萬國公報》也在7月終刊。
Top
發生過程:
《萬國公報》原名《教會新報》(CHURCH NEWS),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創刊,早期為周刊,主辦人是美國監理會傳教士林樂知,以林華書院的名義出版,由上海美華書館負責印刷。
1874年9月5日,《教會新報》出至301期時改名為《萬國公報》,仍為周刊,每刊10馀頁。該報出版至清光緒9年6月25日(1883年7月28日)第750期,因經費困難停刊。這一階段的《萬國公報》,主要內容為國內外新聞,按國別分欄編排。此外,每期刊有文章四、五篇,如長篇連載(英)韋廉臣《格物探源》、(德)花之安《自西徂東》和中國人寫的短論。卷末還附有上海、倫敦等地的貨價行情和銀洋市價。後期另立雜事欄,刊登《夏日保身養生法》、《戴蘭芬太史十戒詩》等。
1889年2月《萬國公報》復刊,報刊內容開始演變為非宗教性質,成為廣學會(CHRISTIANLITERATURESOCIETYFORCHINA)的機關報,同時改為月刊,仍由林樂知主編,李提摩太和丁韙良等外籍傳教士也參與過編撰工作。售量約為四千份。華人主筆為沈毓桂、蔡爾康。該報主張“中國必須變法,但變法須不存畛域之見,由洋人為導師,走西方的道路”。 《萬國公報》月刊於二十世紀初改線裝本為洋裝書,並闢有社說、雜著、外稿、譯譚、智叢、時局、要件、附錄等欄目。銷數也逐年增加,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發行量約4000份,光緒29年(1903年)發展到5萬馀份,成為當時中國境內發行量最大的報刊。
光緒33年(1907年5月30日)林樂知在上海病逝後,《萬國公報》也在7月終刊,前期周刊出了9年四五〇卷,後期月刊出了19年227冊。其持續出版時間之長,影響之大,為外國傳教士所辦報刊所罕見。 。
1899年2月《萬國公報》還最早把馬克思以及他的《資本論》介紹到中國來。
歷史影響:
在中國發行最久,影響最大的一份雜誌。當時的人稱“西學新知之總薈”—當時的知識分子如果想要了解西方的知識學問的話,一定要看萬國公報。在1896年維新前後,發行量曾高達38400份,1903年發行量達5.4萬多份。成為當時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刊物。
由於其廣泛介紹西方,受到維新人士和地方要員的重視。從李鴻章、張之洞這些重要的政府官員到日本天皇都長期訂閱這份雜誌。孫中山先生所寫“致李鴻章書”,“上李鴻章書”也都在《萬國公報》上發表。林語堂稱透過《萬國公報》,林樂知成為他生命中,影響最大、決定命運的人物。光緒皇帝曾購回廣學會出版的89種書籍和全套《萬國公報》。 1876年,清政府表彰林樂知的貢獻,授予他五品頂戴官銜。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