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時間
1865年09月20日 ~ 1937年09月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李鴻章
資料來源:第三時空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簡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滬局成立於1865年的上海,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軍事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後來江南造船廠的前身。
事件背景:
1865年年6月蘇淞太道丁日昌呈禀李鴻章。海關通事唐國華,曾留學外洋,因事收監。總稅務赫德(Robert Hart)為其求情,董事郭德炎與同案革職之張燦,秦吉等,集資四萬兩,買下一西人所有之虹口鐵廠(在虹口地方的美國旗記鐵廠,Thos Hunt & Co.),用以贖罪。旗記鐵廠由美國人科而(T. J. Falls)所設,因其曾為清軍製造大砲之類的軍器,為其他外人所排斥,因此他想將該廠出售。
清廷原即有意收購該廠,但洋人開價十萬兩以上,因此以往沒有成交。官價與民價相差如此之大,古今皆然。
在買下後,並已試造十二磅銅製開花炮四尊,開往鳳凰山軍營試放。該廠可修造大小鐵船,開花炮,洋槍等,為上海洋涇濱地區(此即洋涇濱一語的原始發源地,原為一道小河,現已填起,今延安東路一帶) ,外國鐵廠最大者。其正式收購時間在1865年年6月。
該機構成立於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它不斷擴充,先後建有十幾個分廠,僱用工兵2800人,能夠製造槍砲、彈藥、輪船、機器,還設有翻譯館、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著濃厚的衙門習氣。
Top
發生過程:
該機構成立於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它不斷擴充,先後建有十幾個分廠,僱用工兵2800人,能夠製造槍砲、彈藥、輪船、機器,還設有翻譯館、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著濃厚的衙門習氣。
江南製造局最初的建設是向上海租界的美國公司旗記鐵廠購買機械廠房和船塢而成立,同年,將原本蘇州洋砲局和由容閎向美國買的機器設備抵達一起併入而成。
到光緒31年(1905年),製造局造船的部門獨立,稱作江南船塢,辛亥革命又改稱江南造船所。江南製造局本身也於1917年改稱上海兵工廠,於1937年停辦。
日軍佔領上海後,將其場地和機械併入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為江南造船廠,1967年搬到高昌廟鎮,擴充設備,建有機器廠、洋槍樓、汽爐(鍋爐)廠、鑄造廠、輪船廠等。佔地70餘畝。至80年代又相繼建成砲彈廠、水雷廠、煉鋼廠、栗色火藥廠、無菸火藥廠等。
1996年改為江南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屬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歷史影響:
江南機器製造局除了機械的製造之外,另附設有廣方言館(即語言學校,原設於1863年,1869年併入江南製造局)翻譯館以及工藝學堂,用以介紹西方知識,以及培養語言和科技人才,在1868年-1907年之間,譯書達160種,除以軍事科技為主之外,旁及地理、經濟、政治、歷史等方面的書籍,其所翻譯書籍的水準,被認為超過晚清數十年其他翻譯書籍的質量。對於晚清的知識分子吸收西方知識產生很大的影響。
140年前,它的出現及後來的崛起,開了我國近代化軍事及民族工業與其它諸項文化事業之先河。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