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獅球嶺隧道
獅球嶺隧道
時間
1888年03月
地點
基隆
相關人物
劉銘傳
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獅球嶺隧道,又名劉銘傳隧道,位於台灣基隆市安樂區嘉仁里崇德路129號,公路自強隧道上方處,屬於三級古蹟。為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也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座鐵路隧道。
事件背景:
清光緒13年(1887年)台灣設省,在此同時清廷准予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開始台灣鐵路興建計劃。在開工的初期,最先興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經台北到新竹(當時稱為竹塹)的這一段。位於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從光緒14年(1888年)春動工,到16年(1890年)夏天才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耗費之人力相當浩大。隧道的南端出口石壁上匾額一幅,有清代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親題的「曠宇天開」四字,右聯:「五千年生面獨開,羽轂飆輪,從此東莊通海嶼。」左聯:「三百丈巖腰新闢,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匾額上又刻有「太子少保福建臺灣巡撫一等男劉建造,欽命浙江 州總鎮強勇巴圖魯監修,光緒歲次己丑仲冬立」小字。
獅球嶺隧道是中國最早建成的鐵路隧道,位於台灣省基隆經台北至新竹窄軌鐵路的基隆與七堵之間,全長261米。這座隧道通過頁岩、砂岩及粘土地層,最大埋深61米。在地層壓力較大處,拱部用磚作襯砌,邊牆用石料作襯砌;在岩層較好處,則用木料作襯砌。隧道於1887年從南北兩端同時開工,由外國工程師定出線路方向及中心樁的開挖高度,由清朝政府的軍隊負責施工。築路官兵用粗笨工具開挖,克服了大塌方等不少困難,終於在1890年建成。現在的獅球嶺隧道已成為台灣省基隆的旅遊景點,遊人來此瞻仰,緬懷先人們的豐功偉績。
Top
發生過程:
明治28年(1895年)6月3日,日本攻陷基隆。同月,根據日本技師的實地勘察,發現基隆線鐵路凹凸不平、急彎陡坡隨處可見,於是計劃著手改良線路。8月,台灣總督府成立臨時台灣鐵道隊,並進行基隆-台北路線的改良工程,首要便是將獅球嶺段及獅球嶺隧道進行改線,於是選擇在舊線東一公里處另鑿竹仔藔隧道。
明治31年(1898年)3月,竹仔寮隧道完工;同年同月,獅球嶺隧道舊線從此廢棄,僅通車7年即走入歷史。廢棄後,不久變成公路隧道,成為基隆與八堵間的旱路交通捷徑。板車、牛車、商旅等多取道此處,前往八堵基隆河岸渡口,搭乘著平底舢舨,順著急流下抵台北。
民國38年(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由於該隧道地理位置隱密,因而闢建軍事管制區,並將南端隧道出口劃為管轄範圍。民國47年(1958年),八堵油庫選擇設立此處,由空軍官兵管理八堵油庫,軍方在安全考量後遂決定封閉隧道,僅留北端隧道出口30公尺段。民國74年(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隸屬於交通建築,是臺灣第一個被列入古蹟的鐵路建築物。民國91年(2002年)8月,採原貌修復方式進行整修,於民國92年(2003年)5月完工。基隆市政府與軍方協調,在兼顧軍方油庫安全下,於同年12月20日開放民眾進入隧道參觀。民國99年(2010年)5月8日,因隧道壁體有磚石風化掉落情形,為維護遊客安全,基隆市文化局宣布暫停對外開放。
歷史影響:
二十世紀初由於鐵路改道,獅球嶺隧道才漸遭荒廢,近年為了保存維護這處深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蹟,已由市政府整修完畢,開放時可從北口進入一直走到南口,夏天時山洞內清涼無比,穿過三級古蹟的隧道,令人更敬佩先人開鑿山洞的精神;基隆市內除了獅球嶺隧道外,還有獅球嶺抱台、白米甕抱台、槓子寮抱台等歷史古蹟,帶動了許多人潮前往基隆旅遊,因此基隆當地飯店為因應基隆旅遊觀光潮流,基隆飯店、基隆旅館、基隆民宿、基隆汽車旅館業者們也都陸續的開發,為了就是讓基隆旅遊、基隆觀光能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基隆旅遊。更有多家旅館飯店與民宿業者使用飯店線上即時訂房系統,透過安全的線上交易,即可預先指定基隆飯店、基隆旅館以及基隆汽車旅館訂房,徹底體驗基隆的歷史之美。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