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
時間
1843年01月
地點
揚州、鎮江
相關人物
林則徐
、魏源
資料來源:中國書店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海國圖志》是清朝人魏源所編撰的一本古籍,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為口號。
事件背景:
《海國圖誌》是中國著名思想家魏源的著作之一,《海國圖誌》的全部內容,就是圍繞“夷”這個中心,全方位地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宗教、文化、教育、風土等各種情況。
《海國圖誌》的主旨是“師夷長技”,所以如何造西洋砲、造西洋船等等近代軍事科技資料,但凡能蒐集到手的,無不匯聚書中,是中國有史以來未曾有之書。
《海國圖誌》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統介紹世界歷史地理的巨著。它以林則徐《四洲志》為藍本,並參考歷代史志,以及明朝以來島誌中的相關資料編撰而成。此《海國圖誌》初刊於道光22年(1842)的五十卷本,57萬字,保留了林則徐《四洲志》原文。
道光27年(1847),作者對初刊本進行擴充,以六十卷本刊行,共計六十餘萬字。在五十卷本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海外各國情況的介紹,特別是在西洋技藝方面內容更加充實。
咸豐2年(1852)魏源又再次將其擴充為一百卷,88萬字。包括地圖75幅,西洋技藝圖式57頁,地球天文合論圖式7幅。自此,內容豐富、體例完備、圖式精美的世界史地巨著《海國圖誌》正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在中國近代史上,它對拓展國人視野、啟發民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周邊國家,特別是日本的維新運動。
Top
發生過程:
1840年,閉關鎖國的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西方列強用洋槍洋砲轟開了封閉的大門。這場戰爭引起了許多仁人誌士的反思,他們認為是清政府對世界局勢的無知造成了慘敗的惡果。著名思想家魏源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魏源是林則徐的好友,曾先後任江蘇布政使和巡撫的幕僚,也是當時堅決主張“睜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在鴉片戰爭中,魏源是主戰派,親自參加了這場戰爭。在戰爭期間,他曾到寧波親自審問英國戰俘,並根據戰俘所述,寫出《英吉利小記》一書。魏源將這本書廣泛散發,希望國人可以通過它來了解英國。鴉片戰爭的失敗,使魏源悲憤至極,也使他認識到“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更重要的是,外國的先進技術也打開了他的眼界,讓他跳出了儒學經世的小圈子。
1841年6月,已被革職的林則徐在鎮江與魏源見面,兩人“萬感蒼茫”,徹夜長談。林則徐將自己組織人手翻譯的《四洲志》、《澳門月報》和《粵東奏稿》等資料交給魏源,讓他編纂《海國圖誌》,以喚醒國人,放開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魏源編書的舉動得到了當時開明人士的支持,他們認為“知西洋之強,察西洋之症,此為濟國強國之舉”,於是紛紛出手相助。有的人將復制的有關資料送給他,有的人將被俘英軍所畫的英國地圖寄給他……為使內容更為真實,魏源還親自向曾到過海外的人請教各國的情況。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國圖誌》的撰述。
1843年,《海國圖誌》正式出版,成為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介紹世界各國情況的巨著。魏源在書中寫道,編撰《海國圖誌》的目的是“為師夷之長技以製夷而作”。
1847年,魏源又將《海國圖誌》增補為100卷本。
《海國圖誌》先後徵引了歷代史志14種,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種,還有各種奏摺十多件和魏源的一些親身經歷。 《海國圖誌》有五十卷、六十卷、一百卷三種版本,前兩種刊刻於揚州,後一種刊刻於高郵,後來又在海內外不斷重刊。
歷史影響:
該書對日本國產生了深遠影響,1862年(文久二年)日本幕府派遣代表團到清朝考察,其成員之一高杉晉作在上海買書,詢問書店是否有《海國圖志》、陳化成、林則徐等開明知識分子的書,書店老闆回答都沒有;高杉晉作在日記里寫下:「清人的思想和中華的正道相差太遠,清朝知識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實學。」的記錄。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