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北洋大學
北洋大學
時間
1895年10月02日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李鴻章、
盛宣懷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北洋大學(英語:Peiyang University),又稱北洋大學堂和國立北洋大學(1913年),源於創建於1895年10月2日的天津北洋西學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綜合大學,為今天津大學的前身,校園舊址在今河北工業大學校園內。
北洋大學堂的創辦,不僅推動了我國第一個近代學制的產生,為我國高等學校初創時期體系的建立起到了示範作用,更重要意義在於:它結束了中國延續長達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歷史,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的航程。
事件背景:
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一時間,資產階級改良派要求維新變法的思潮日益高漲。在這種形勢下,曾經支持過主戰派的光緒皇帝在洋槍洋砲的開導下,特別是受歷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的影響,再加上對慈禧太后獨攬大權和身處逆境的不滿,促使他尋找一條要求變法維新,自立圖強的道路。
天津是中國北方維新變法的重要基地,相當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積極響應維新變法,並努力付諸實踐。北洋西學學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盛宣懷,這位鼎力協助李鴻章在天津發展洋務運動的實業派,是北洋西學學堂的創辦人。其在洋務運動的實踐中感到“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
1892年,盛宣懷上任津海關道後,就開始籌備辦學。3年後,即1895年(光緒21年)向李鴻章禀請具奏。
由於李鴻章調入內閣辦事,盛宣懷又於1895年9月19日(光緒21年8月1日)通過新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王文昭上奏光緒皇帝,設立一所新式學堂。
1895年10月2日(光緒21年8月14日)光緒皇帝在奏摺上御筆硃批“該衙門知道”欽此。
天津北洋西學學堂正式創建,校址在天津大營門外的梁家園。第2年,更名為北洋大學堂。
Top
發生過程:
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奏請光緒皇帝批准,在天津創建天津北洋西學學堂。校址設在天津大營門外梁家園博文書院。
1896年,更名為北洋大學堂。
1902年,校址遷西沽。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奉命更名為北洋大學校。
1913年,改稱國立北洋大學。
1914年-1920年,趙天麟任校長,提出“實事求是”的校訓。北洋大學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畢業生可免試進入美國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
1917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對北洋大學與北京大學進行科系調整,北洋大學改為專辦工科,法科移並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工科移並北洋大學。從此,北洋大學進入專辦工科時代。
1928年,國民黨政府在教育上試行大學區製,北洋大學改稱“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不久大學區製廢止,北洋大學暫稱“國立北洋工學院”。
1934年,設立工科研究所,並於1935年初開始招收研究生。首屆研究生於1937年“七七”事變前畢業,授予碩士學位。
1937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北洋大學西遷, 組建西北聯合大學。
1945年,抗戰勝利。教育部函令恢復北洋大學。
1946年5月,北洋大學復校,學校下設理、工兩個學院,共12個系。
1951年9月,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定名為天津大學,直屬中央教育部。併校後,全校共設11個系。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列為規模最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之一。
1978年,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同年,根據教育部通知,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4年12月,成立研究生院,為我國大學中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
1995年5月,順利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我國首批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
1995年10月2日,成功舉辦北洋大學--天津大學百年校慶慶典。
1997年,學院制改革順利完成,全校設有13個學院。
1999年,教育部組織專家組對天津大學本科教學評價工作,結論為優秀。
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定重點共建協議,天津大學進入國家建設若干所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行列。
2001年6月,經過“九五”期間的努力,天津大學全面、高質量地完成“211工程”首期建設任務,通過教育部專家組驗收。
2002年1月,經通訊評議、專家答辯、教育部行政審核,我校共有13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年10月,教育部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對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論證。
歷史影響:
北洋大學的創辦,不僅推動了我國第一個近代學制的產生,為我國高等學校初創時期體系的建立起到了示範作用,更重要意義在於:它結束了中國延續長達一千多年傳統意義上的封建專制主義教育的歷史,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的航程。
Top
中外雜誌 334
‧
上海、天津、黃埔我的青年時代(下)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