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北洋水師學堂
北洋水師學堂
時間
1880年08月19日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李鴻章、
盛宣懷
資料來源:360圖片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北洋水師學堂是1880年8月19日(清光緒6年7月14日)經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朝廷,於1881年8月(清光緒7年7月)正式落成的。校址選擇在天津城東八里、大直沽東北的東機器局之旁。創辦期由吳贊誠奉旨就任天津水師學堂的總辦,因身體不佳,在學堂即將竣工時,李鴻章上奏推舉吳仲翔接任天津水師學堂的總辦。同年,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應李鴻章之招,自福建船政局調津任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
事件背景:
學堂創設伊始,擬定了詳細而嚴格的章程,對招考條件、學習期限、待遇獎懲等均做了具體規定。學堂開辦一年後,學額未滿,成效不很明顯,招來的學生中也“少出色之才”。李鴻章將原定章程加以修改,告示於民。改後的章程重點有兩條:一是提高待遇,將原定“學生月給贍銀改為月給四兩”。這意味著一旦誰家有學生入選學堂,即便是八口之家其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二是加重獎賞,“此間學生若果卓有成就,本大臣定當從優奏獎,破格錄用。
章程修改後,學堂面貌逐漸改觀,入學者增多。學制為5年,為給北洋水師培養海軍人才,儲備技術力量,學科主設駕駛和管輪兩科,即輪船駕駛和輪機管理。學堂有中外籍教習授課,英文是主科,開設的課程有地理、代數、幾何、水學、熱學、天文學、氣候學、繪圖、測量及槍砲操演、魚雷、機械儀器使用等。每星期兩天學習中文經籍,目的是“教之經俾明大義,課以文俾知論人,淪其靈明,即以培養其根本。”課程修滿後學生要上船實習,以期理論聯繫實際。
Top
發生過程:
天津水師學堂給北洋水師充實了許多軍事技術人才。李鴻章為此欣慰:“臣於天津創設水師學堂,將以開北方風氣之先,立中國兵船之本。”1884年12月21日(光緒10年11月5日),李鴻章專上奏摺,為天津水師學堂請獎。
1893年(光緒19年),天津水師學堂學制改為7年,即課堂課4年,船課3年。加大了實踐的比重,使學生書本知識和實踐能力都得到提高。
1900年(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 6月17日凌晨,侵略軍攻陷了大沽口砲台,接著將大批人馬開進了天津。 27日早晨,以俄軍為主的一支部隊,傾瀉無數砲彈,創建於1868年的天津機器局隨之成為戰場,機器局城垣內的水師學堂連同其所在的機器局均毀於戰火。至此,一座投資巨大、苦心經營30餘年的機器局和經營20年的水師學堂全部毀於外國列強之手。可嘆這些洋務運動的成果,本來是為抗禦外敵而創立的,但它終究還是被外敵毀滅,其所在之地喪失了中國主權。先是俄軍佔領;繼又成為法軍營盤;再後來被日軍盤踞;日本降伏後,又由美海軍陸戰隊接管;直到1947年7月美軍撤離,這塊土地才回到國人手中。如今,這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運輸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的所在地。早年屈辱的一頁已經成為絕不可以忘懷的歷史。
失陷之際,有一位名叫宗永德的清軍軍官,表現了極其壯烈的犧牲精神。 《天津縣新志》卷十八“吏政”之四記載:候補千總宗永德“知不能守,恐火藥資敵,乃揮兵衛散去,自引火藥焚其庫,與敵同死”。
歷史影響:
北洋水師學堂,是中國北方第一所海軍學校。在此畢業的學生很多成為北洋海軍的骨幹,不少人在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有的成為後世名人。如現代女作家冰心之父謝葆璋、民國總統黎元洪,人們熟知的著名愛國教育家、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先生,當年也就讀於天津水師學堂。在校期間,張伯苓如飢似渴地學習近代科學知識,是該學堂駕駛科最好的學生。因受近代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時任學堂總辦嚴復影響,後來走上救亡圖存、開辦教育之路。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