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天津武備學堂
天津武備學堂
時間
1885年02月 ~ 1900年06月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李鴻章
資料來源:點力圖庫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天津武備學堂,又名北洋武備學堂,是晚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的,培養新式陸軍軍官的著名學校,意在通過新式教育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光緒十一年(1885年)成立。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學堂被焚毀。
事件背景:
天津武備學堂,晚清培養新式陸軍軍官的著名學校。 1885年(清光緒11年)2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於天津。道員楊宗濂為首任總辦,軍事教習多聘用德國退役軍官,首期百餘學員,係從淮軍中選拔的“精健聰穎”弁兵。學堂初設步、馬、炮、工程四科,1890年後增設鐵路科。課程設置分學、術兩科,學科教授中國經史、天文、輿地、格致、測繪、算學、化學、戰法、兵器等;術科教授馬、步、砲隊操演陣式,槍砲技藝和營壘工程等。意在通過新式教育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學制1年。學堂取德國教學法,注重實際演練和考核。每日教習以德語授課,學生靠翻譯聽講。隔三五日到軍營一次,演練築壘、操炮技術和步、馬、炮、工各隊攻守戰法,檢驗所學軍事知識。精神教育內容陳舊,每日摘“古訓”於黑板,令學生背誦,以激發“忠義”之心。考試制度嚴格,每逢月考、季考,李鴻章或派司道大員前往監考,或親往檢驗甄拔。畢業考試成績合格者派回本營,量才任用,不合格者留堂補學。
Top
發生過程:
1885年,李鴻章等人為了改變清朝軍隊的落後狀況,曾由當時世界聞名的陸軍強國—德國選雇了一批軍官,派往駐防天津的水陸各營幫助訓練。這些人中,“或熟精槍砲陣式,或諳習砲台營壘做法,技藝優良,堪充學堂教師之選。”一年以後,根據淮軍將領周盛波、周盛傳兄弟二人的建議,仿照國外設立軍事院校的辦法,李鴻章設立了天津武備學堂,拉開了清朝新式陸軍建設的序幕。而在舊中國的許多風雲人物,也都是從武備學堂走向全國的。據史料記載,學堂開辦後,校址就選在了河東區大直沽與唐口之間,利用了原乾隆皇帝柳墅行宮原址的一部分。還有學者稱,其地址可能是現在河東教育局至第一熱電廠一帶。
1889年,曾派段祺瑞、商德全等5名學生赴德國留學。畢業學生多數成為各省新軍骨幹。其中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吳佩孚等,後成為北洋軍閥首領。該學堂的學規章程,奠定了晚清陸軍學堂內部製度的基礎,後為湖南、安徽、陝西、河南、山西等省創辦武備學堂所參用。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學堂被焚毀。
歷史影響:
1885年,近代中國第一所培養陸軍人才的軍事院校—天津武備學堂在今河東區大直沽與唐口之間建立了。近代中國風雲人物多出於此,馮國璋、曹錕、段祺瑞等人就是從這裡開始了他們叱吒風雲之路……洋務運動期間,天津曾是中國北方的建設中心。在坐鎮天津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推動之下,天津的一些洋務設施、發明創造,乃至傑出人物,都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堪稱第一。其中,有一所對於近代中國發展影響非常大的軍事院校,這就是中國第一所培養近代陸軍人才的軍事院校—天津武備學堂。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