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湖南雷再浩起義
湖南雷再浩起義
時間
1847年10月16日
地點
湖南
相關人物
雷再浩、李世德、李業德、肖立山
資料來源:歷史之家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847年10月16日(丁未年九月初八),湖南雷再浩起義。
雷再浩,瑤族,黃卜峒(今窯市鎮)人,生年不詳,以佃耕、砍樵為生,信青蓮教,入天地會。清道光16年(1836),瑤民藍正樽起義失敗,株連甚廣,許多瑤民被殺,瑤寨被燒。雷再浩毅然接過義旗,於黃卜峒承天堂籌劃再次起義。
事件背景:
清末道光年間湖南農民起義。雷再浩,湖南新寧黃背峒。瑤族。曾與李輝、陳名機及廣西全州的李世德、蕭立山等參加反清秘密結社青蓮教,組成棒棒會,在湖南、廣西邊界進行反封建鬥爭,漢、瑤農民紛紛加入。
道光27年(1847)9月,湖南新寧農民在青蓮教首領雷再浩率領下聚眾起義。雷再浩為新寧黃背峒人,瑤族,早年與李輝、陳名機及廣西全州李世德、肖立山等一起加入反清秘密結社青蓮教(屬天地會系統),組織棒棒會,在湘、桂交界處進行反清斗爭,影響甚大,當地漢、瑤群眾踴躍加入。新寧起義後,雷再浩率義軍至廣西全州梅溪口和大埠頭(今屬資源),與李世德的起義軍會合,攻占全州鹹水口等地。附近漢、瑤各族農民及廣西東北部平樂、恭城等縣貧苦農民紛起響應,爭相「拈香拜盟」,或攻打縣城,配合起義軍。起義軍迅速擴大到數千人,轉戰於湘、桂邊界都龐嶺和越城嶺一帶山深林密處。
1847年(道光27年)10月,在新寧聚眾起義,後至廣西全州梅溪口和大埠頭(在今資源),與李世德的起義軍會合,佔領全州鹹水口等處,活動於湘桂邊界的都龐嶺和越城嶺之間深山叢林中。 11月,清廷調湖南和廣西兩省清軍聯合進攻,廣西提督馬殿甲在全州西延擊敗起義軍,李世德陣亡。雷再浩率軍退守新寧,12月敗於地主團練江忠源部,被俘犧牲。
Top
發生過程:
李輝,新寧人,生年不詳。道光十六年,始在白蓮教中以誦經為名,暗地聯絡會眾,與雷再浩共謀起義。
雷再浩、李輝並廣西全州李世德,共創「幫幫會」,組織平民反清。李世德於全州結會,雷再浩、李輝分別於新寧八峒、瑤市、盆溪及縣城等地發展會眾。幾年後,這些地方都有「幫幫會」組織,會員2萬餘,眾推雷再浩、李世德為總大哥,李輝為元帥,擬於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1847年10月26日)起義,攻新寧城。因走漏風聲,知縣李博召鄉勇千餘人守城,並與江忠源、鄧樹堃、鄧新科等商議,內外戒嚴,保甲連坐,搜捕會眾。九月六日,4名會員被捕,形勢嚴峻,李輝奔黃卜峒告雷再浩。雷速與李輝、李世德商議,提前起義。李世德回全州聚眾,雷再浩、李輝一邊制旗造矛,一邊分頭組織人員。
九月八日(1847年10月16日),雷再浩在黃背峒,李世德在廣西滑溪宣布起義。
十二日,知縣李博、地主團練首領江忠源、鄧樹堃帶官兵鄉勇2000人,圍攻黃背峒。雷再浩設防未固,急率部往全州莊塘與李世德部會師。李博撲空,燒毀雷再浩住房,大掠一陣回城。義軍一路劫富濟貧,貧苦民眾紛紛參加,隊伍增至千餘人。雷再浩當即設營紮寨,兵分5營,各營設首領。
十四日,義軍進攻廣西全州鹹水口,大挫官軍。
十五日,復回新寧,擬攻縣城。因城內兵馬眾多,戒備森嚴,難以逾越,決定另闢廣西五排新根據地。於是兵分兩隊:雷再浩、李輝率一隊先行,二十二日攻克瓜里,入五排;二十五日越小池山嶺,與廣西官兵相遇,殺官兵千總劉春林、外委陳國雄及兵丁40餘人,奪大批軍火;乘勝攻占白洞,梅塘、石門坪、茶坪、大托等地,隊伍發展到3000人。起義軍聲勢日大,朝廷令廣西、湖南巡撫力堵速剿。在李世德戰敗自縊後,雷、李收留其餘部,轉戰廣西,十月十二日至把火市,斃官軍守備李廷楊、外委馬瑞春、馬學謙,額外彭文志及兵丁80餘人,擊傷都司何廷標,繳獲抬炮22台、鳥槍數十支,起義軍取得重大勝利。此後,官軍加緊圍剿,雷再浩接連受挫,只得迴轉新寧八峒固守,待機進擊。
二十二日黎明,乘大霧由黃瓜沖分兩路擊敗官軍入深沖峒,掘塹設卡。八峒山高林密,到處懸崖峭壁,易守難攻,官軍、鄉勇望而生畏。
不久,義軍將領陳新進、李尚開叛變,二人詭勸雷再浩棄八峒,攻武岡,而暗中約官軍預伏途中。
二十六日雷率軍出峒攻武岡,軍至毛安,突遭伏擊,起義軍倉猝應戰,傷亡甚重。叛徒陳新進、李尚開乘雷不備,將其綁縛,送清營邀功。次日,官軍、鄉勇搜山,李輝亦被俘。年底,雷再浩、李輝一同就義於長沙。
歷史影響:
第一
瑤漢人民共同作戰聯合反清是這次起義最顯著的待點。湘桂邊境是瑤族、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同居住的狡區。世代以來, 去族人民在一與大自然和統治者的 鬥爭中, 互相文持,共同戰鬥, 結下了深厚的兄撼友訟。歷史班屏漢和其他各族人民粉扮在這一地區聯合發動過反對當對統治者的武裝鬥爭。功片淺爭後,清政官竭派而漁的「火稅政策和白銀外流引起的銀貴錢賤繪各族人民造成的後果是淚同的, 這就是妖稅的戌倍增加和生活的日益貧困。這種共同的遭遇和命運, 使他們滅緊密地團結勝來, 為在死亡中求生存而共同進行反清王朝的英勇鬥爭。就這次起義的重要力量來說雖以瑤族農民為主,主要領導人雷再浩、肖立三也是瑤族領袖, 但許多漢族農民和其他民族的農民也參加診公、怪義,漢族農民李業德、李輝是起義軍的該心人物。主起義過程中, 起義軍先以漢只族人民居住地莊塘為依托, 後又進入瑤族人民居住的五排、八桐。這欽起義是一次以瑤族農民為主包括有其他各族貧困農民參加的聯合武裝反清鬥爭,得到了廣大瑤漢人民的大力支持。起義軍雖 一再受挫,兒致失敗,但都因瑤漢和其他各族人民的踴躍參加,又“ 勢复熾”,“ 愈猖撅” 一與最後清軍不得不用收買義軍中的動搖分子,使其叛變的陰謀手段, 將其鎮壓下去。
第二
規模大,水平高是這次起義的又一顯著特點。在起義正式爆發以前,雷再浩、李世德進行了長期準備,他們以拜會的形式把廣大貧苦農民組織在“ 棒棒會”內,並形成了一個 以雷再浩、李世德、李輝為首的領導核心。由於起義準備工 作做得比較充分,因此當年秋在起義密謀為敵人偵知,情況劇變的情況下,起義仍能按計劃提前發動。其參加人數始終在千人左右,時間達兩月之久。這在當時是規模較大的武裝反清起義。就水平而言,起義前,雷再浩制定了分據湖南廣西邊境,“ 事起粵,再浩則 以一軍應援,軍級楚官兵,起楚,世德亦然”‘的戰略方案起義發動後,他們分五營編制隊伍,各營有大將統領,有頭目策應,有“ 鐵板 ”從事聯絡和偵察敵情工作,從而使起義軍成為一支有組織,有領導的隊伍。因此,一在以後兩個餘月的戰鬥中,隊伍雖兒經重創,但一直沒潰散,而且失而復熾,始終保持著一個戰鬥整體。這與當時眾多忽起忽滅的起義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是在整個起義過程中,起義軍比較重視根據地的建立,先後以黃坡桐、莊塘、五排、八炯為其依托。同時他們 在根拐地的選擇 上,不是著眼於反動勢力強大的統治中心—城鎮,而是地形險要,又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瑤婀。誠然,他們對根據地重要性的認識並不深刻,甚至輕易放棄,但作為舊式的農民起義,能不犯流寇主義的錯誤這又是難能可貴的,它體現了較高的鬥爭水平。
第三
既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在這一地區的統治,促進丁全國特別是廣西革命形勢的高漲,又在客觀上掩護了拜上帝會的活動,這不僅是理午湘佳邊境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也是它所具有的顯著特點。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