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咸豐錢
咸豐錢
時間
1851年01月 ~ 1861年08月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咸豐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咸豐錢,清代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發行的錢幣。咸豐朝是中國貨幣史上的一段幣制混亂時期,除了以往各朝發行的當一制錢外,咸豐朝還發行了虛值大錢,以及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等紙幣和咸豐寶藏、上海銀餅和銀錠等銀質貨幣。
事件背景:
清代晚期,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銀錢比價飛漲。清代初年,每兩白銀可抵制錢一千文左右,而咸豐帝登基前銀價已經漲到了一兩抵二千三百文。同時,為了應對太平天國叛亂,清政府軍費激增;而政府以往倚重的滇銅(雲南銅料)因道路阻隔而中斷,造成鑄錢原料不足。為了解決貨幣不足的問題,清政府決定發行虛值大錢,繼而發行鐵錢、鉛錢、寶鈔和官票。咸豐朝多次改變貨幣政策,造成了錢法紛亂。咸豐大錢的流通並不順暢,而且由於一再減重,同一幣值的咸豐錢往往重量懸殊,甚至出現了輕重倒置的現象。
當千和當五百兩種大面額制錢從開始發行的咸豐3年11月到廢止的咸豐4年7月,僅通行了8個月。
咸豐朝制錢幣值主要有小平、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和當千七種,其中小平錢的面文是「咸豐通寶」,當五、當十和當五十的是「咸豐重寶」,當百、當五百和當千的是「咸豐元寶」。
少數錢局還鑄有當二、當四、當八、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八十等幣值。
Top
發生過程:
咸豐3年5月,始鑄當十大錢,重六錢;八月增加當五十,重一兩八錢;十一月增加當百、當五百和當千,當百重一兩四錢,當五百重一兩六錢,當千重二兩;同時當五十減重為一兩二錢,當十減為四錢四分,又減為三錢五分,再減為二錢六分。
咸豐朝制錢材質上有銅錢、鐵錢和鉛錢之分,銅錢的銅色除了常見的黃銅和紅銅,還有青銅和白銅。樣錢則有象牙質、木質等。咸豐朝制錢的面文有「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和「咸豐元寶」三種,背文一般都帶有記局文字,大錢有記值文字,有些背文還帶有記重文字。背文的三種文字又擁有眾多不同的分類:記局文字有純滿文的、滿漢文的和滿維文的三種;記值文字存在是否帶有「當」字的區別以及數字橫讀與豎讀的區別;記重文字的位置有是肉是緣的區別。種類上有祖錢、母錢、樣錢和子錢,有流通品和試鑄品,有官爐和私鑄,還有開爐、鎮庫、吉語等非正用品。
錢幣標記方面,有些咸豐錢上還帶有星、月等標記。
咸豐年間,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清政府除了鑄行虛值大錢外,還在咸豐三年(1853年)開始發行了「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等紙幣。戶部官票以銀兩比價,又稱銀票;大清寶鈔以制錢比價,又稱錢鈔、錢票。儘管兩種紙幣發行時,官方規定分別與銀兩和制錢具有相同的流通效力,並可以按比例用於繳納給政府的各種費用,但由於發行量遠多於回收量,兩者在發行後均貶值嚴重。
咸豐朝的銀質錢幣,除了被稱為「元寶銀」的銀兩之外,還有西藏的咸豐寶藏銀幣和上海的銀餅等。
歷史影響:
由於咸豐朝制錢存世量大,種類版別繁多等原因,是很多錢幣收藏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對象,同時也導致咸豐錢的贗品頗多,鑑別咸豐錢的版別和真偽成為錢幣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