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
時間
1853年12月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洪秀全
資料來源:課程教材研究所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於1853年頒布的一個政策綱領。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還涉及經濟制度。
事件背景:
中國歷來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大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農民的土地問題是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如何,關係歷代政權的興亡治亂和社會經濟的繁榮衰替。唐代均田,故有貞觀、開元之治;明初裁抑豪強地主,因而國富民殷。反之,如土地集中於巨富官紳,農民失所流離,則生產力遭到破壞,莫不釀成大規模農民起義。在封建社會中,農民是主要的生產者,土地是他們進行生產的命脈。農民要求獲得土地,以平均地產為核心的平均主義思想,是他們階級意識形態的主要反映。
宋代鐘相等人提出“等貴賤、均貧富”;明代李自成以“均田免糧”號召農民起義;降至清咸豐初,洪秀全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將農民平均主義思想制度化,從而發展到了最高峰。平均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想,有著它的演變過程、不同的歷史作用和利弊。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期,它是落後的、倒退的和反動的。但是,在反對封建地主所有製,打破封建大地產對農民的桎梏中,它不僅是一面鮮明的旗幟,而且是進步的和革命的,因為它起著推動生產力發展,解放生產力的歷史作用。此制度是太平天國的一個基本製度,保障了人民的權利。
Top
發生過程:
《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土地制度是根本,是諸種制度所依託的基礎,也是《天朝田畝制度》的精華所在:
1.關於土地制度。《天朝田畝制度》包含兩個內容:一是劃分土地質量的等級標準;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則和方法。《天朝田畝制度》把天下田畝按其產量多寡,分為三類九等。以期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無人不飽」的理想社會。
2.關於生活物資的分配制度。
3.關於農村的社會組織制度。太平天國對農村的社會組織,按照太平軍編制進行了改組,即以軍、師、旅、卒、兩司馬為編制。
4.關於各級職官的保舉與黜陟制度。太平天國的各級職官,分為朝內、軍中和地方鄉官三種。規定每年一保舉,三年一升貶。
5.關於教育。太平天國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進行,每二十五家設一禮拜堂,禮拜堂兼學校。
6.關於司法。《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每軍設「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師帥、旅帥兼任。不過,民間凡有民刑訟事,開始還是由兩司馬調理,如不能平息,則逐級複審。
歷史影響:
太平天國的領導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天朝田畝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農民階級對地主土地所有製的否定。它反映了當時廣大貧苦農民強烈地反對地主階級殘酷剝削的要求,以及獲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會的渴望。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地權'和'平均土地'的思想,無非是為了完全推翻地主權力和完全消滅地主土地佔有製而鬥爭的農民力求平等的革命願望的表現而已。”但是,《天朝田畝制度》所規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會經濟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製和平均一切社會財富,以求人人平等,是農民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這種方案不可能使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相反,它將使社會生產力停滯在分散的小農經濟的水平上,把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又具有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落後性。這個文件還規定天王的高度集權,官員的世襲制等,都表現了封建的等級關係。
《天朝田畝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後性,這個矛盾是由農民小生產者的經濟地位決定的。太平天國領袖們繪製的平分土地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圖案,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們為了適應現實的迫切需要,就不得不採取一些較為切實可行的措施。
大約在《天朝田畝制度》頒布後不久,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根據天京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向洪秀全建議在安徽、江西等地“照舊交糧納稅”。這個建議,經洪秀全批准施行。實行“照舊交糧納稅”的政策,就是仿照清朝的辦法,即地主是田賦的主要交納者,徵收地丁銀和糟糧。這表明太平天國承認地主佔有土地,並允許地主收租。封建的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雖然受到衝擊,但並沒有改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