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太平天國開科取士
太平天國開科取士
時間
1853年12月
地點
南京
相關人物
楊秀清、洪秀全、劉元合
資料來源:通南京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太平天國在清咸豐3年、太平天國癸好3年(1853)建都天京(今南京)後,即修改訂立考試制度,正式開科取士。科考分在天京舉行的會試和在各地舉行的鄉試,“布衣、紳士、倡優、隸卒”不論門第出身均可直接報名考試。
會試每年一次共4場,分別稱天試、東試、北試、翼試,相應由天王、東王、北王、翼王主持,中榜者各自成為主試王的部屬。考題由各王自己選定,用八股文,內容均出自天朝印書《舊遺詔聖書》、《新遺詔聖書》、《天命真聖主詔旨》、《天條書》、《三字經》等。
考期分別是各王的生日,天試在天歷12月10日(旋改在幼天王生日10月1日舉行,唯咸豐4年(1854)甲寅天試在9月20日) ,東試在8月10日,北試在6月20日,翼試在2月1日。依考試成績取元甲3人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封職同指揮。次甲稱翰林封職同將軍,三甲稱進士封職同總制,均無定數。考試在貢院舉行,一般錄取百餘人。獲鼎甲者得以“冠龍鳳冠,衣錦袍,乘馬,導以鼓樂旗蓋,遊街3日以榮之”。
鄉試中者無定額,中榜即為舉人,第一名授軍帥職,第二名以下授師帥職。發榜後,中舉者即到各守土官署報到。官署給行資,具舟車,送來天京參加會試。
事件背景:
首次會試是在清咸豐3年(1853)舉行的東試。東王貼出告示“令士子先期十日赴詔命衙報名”,由於報名的不到50人,只得展期10天,並“鳴鉦傳令不應試者斬”,結果到期應試的包括官員不足300人。這次考試文題是《真道豈與世道相同》,論題是《皇上帝是萬郭(國)大父母,人人是其所生,人人是其所養》,詩題是《四海之內有東王》。有個王秀才因被脅迫應考,遂憤然作詩:“四海皆清土,何容此陸梁?人惟知北闕,世竟有東王!心為紅巾碎,愁隨白髮長。傷心憐弟妹,含淚別爹娘。殺賊應憑向(榮),殃民總是楊(秀清)。避秦何處好,回首問斜陽。”此人當眾在東王壽辰為“清妖”張目,痛罵東王,當然抱了必死之心。東王將其推出正法。最後所取狀元是朱世傑,他還特為東王上壽聯:“眾諸侯自東自南自西自北,予一人乃神乃聖乃武乃文。”不過他也於次日晚就溜之大吉。
Top
發生過程:
首屆天試在咸豐4年12月17日(1854年1月15日)舉行,文首題是《天父鴻恩,廣大無邊,不惜己子,遣之受難,因為代贖各儕罪孽,尚未報恩,又得榮光》,文次題為《天父天兄最惡邪、最惡曲、最惡惡、最惡假,人煉得正正直直善善真真,方轉得天也》,詩題為《春風吹清好涼爽,他名未好救飢荒,名說飢荒就是病,乃埋世人水深長》。
咸豐四年(1854),在湖北和安徽分別舉行鄉試,但考生資格不限於兩省。安徽掌考官為天試狀元武立勳,文題《真命天子福命將》。湖北正掌考官為翼試狀元楊啟福,副掌考官為翼試榜眼張友勳,文首題《真神獨一皇上帝》,文次題《皇上帝乃真皇帝》,詩題《天父下凡事因誰,耶穌捨命待何為》。題目由洪秀全擬定,函封後交給掌考官,至開考日始拆封。
首屆武科考試於同年5月4日舉行,分鄉試和會試兩級。鄉試掌考官佐天侯陳承鎔事先遍貼告示,令投考者先期5日赴詔命衙報名。考試地點在教場,各衙牌刀手300餘人應試,先試馬上箭5支,再試步下箭3支。當日結束,取谷光輝等147人為武舉。
5月18日,韋昌輝赴教場主持會武試,韋因鄉試所取者太少,命所有報考者均參加,並加試馬上炮3聲,取230多人,稱武進士。
6月3日,楊秀清複試後,上奏洪秀全,以劉元合為武狀元,職同指揮;谷光輝、週得三為榜眼、探花,職同將軍;餘200多人職同總制。次日,在朝門設會武宴慶賀後,一律回原衙門聽候調用。
到咸豐6年(1856)天京事變,石達開出走,東、北、翼試均廢止,天朝會試就僅剩天試一科。
咸豐10年(1860)冬,由欽命文衡正總裁幹王洪仁玕、副總裁英王陳玉成、又副總裁贊王蒙得恩製成《欽定士階條例》,對科考制度進行改革,文武考試程序分為鄉試、縣試、郡試、省試和天試,每年2月起逐級開考,後省試、天試改為3年1次分別在7月和10月舉行。各級考試名列前茅者文的依次稱信士(鄉)、秀士(縣)、賢士(郡)、俊士(提學使赴省設考)、傑士(省級特別考試)、約士(省),武的稱藝士(鄉)、英士(縣)、能士(郡)、毅士(提學使赴省設考)、猛士(省)。文武天試元甲3人仍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文第一為傳臚,餘為國士,武為威士;三甲文第一為會元,餘為達士,武為壯士。新制度預定在3年後舉行,結果因太平天國短命未及施行。
歷史影響:
天朝雖開科十餘年,但參加考試的多為“醫卜星相”或落魄江湖、學問低淺之文人,考試錄用者也多進入詔書衙,少有重用。太平天國的考試制度對其政治、軍事人才的培育、選拔和儲備均作用不大,對社會的影響也有限。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