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包世臣逝世
包世臣逝世
時間
1855年04月 ~ 1855年04月
地點
安徽
相關人物
包世臣
包世臣逝世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簡介:

包世臣(1775一1855),男,安徽涇縣人。清代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慎伯,晚號倦翁、小倦遊閣外史。

嘉慶20年舉人,曾官江西新渝知縣,被劾去官。包世臣學識淵博,喜兵家言,治經濟學。對農政、貨幣以及文學等均有研究。 28歲時遇鄧石如,師從學篆隸,後又倡導北魏。晚年習二王。自稱:“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自擬為“右軍第一人”,自負之極。包世臣的主要歷史功績在於通過書論《藝舟雙楫》等鼓吹碑學,對清代中、後期書風的變革影響很大,至今為書界稱頌。

事件背景:

包世臣(1775~1853),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書學理論家、政治理論家(清代著名篆刻家、書畫家吳熙載的老師)。字慎伯,號誠伯、慎齋,晚號倦翁,又自署白門倦遊閣外史、小倦遊閣外史。安徽涇縣人。涇縣於東漢時曾分置安吳,包氏舊居接近其地,所以學者稱安吳先生、“包安吳”。自幼家貧,勤苦學習,工詞章,有經濟大略,喜談兵。

嘉慶13年(1808)中舉,多次考進士不中,以大挑試用為江西新喻縣令,年餘,又被彈劾免職。此後曾先後為陶澍、裕謙、楊芳等人幕客。他畢生留心於經世之學,並勤於實際考察,對於漕運、水利、鹽務、農業、民俗、刑法、軍事等,都能提出有價值的見解。東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鹽諸巨政,經常向他諮詢,以此名滿江淮。

嘉慶19年(1814),南京地區因旱大饑,包世臣力勸江寧巨紳秦承業倡舉義賑,並上書兩江總督百齡,促其設法拯救災民。 鴉片戰爭時期,他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實況和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曾有記述與議論,頗具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