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白號軍起義
白號軍起義
時間
1857年11月 ~ 1867年04月
地點
貴州
相關人物
劉儀顺、周夔、秦魁榜、何冠益
資料來源:搜狗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白號軍起義,是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貴州思南境内白蓮教支派燈花教教主劉儀顺與秦魁榜、何冠益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人人頭包白巾爲標志,故稱“白號”。義軍聚兵數十萬,縱横千餘里,持續十餘年,先後攻下思南、石阡、印江、務川、湄潭、正安、綏陽、桐梓、仁懷、遵義、廣顺、長寨、定番、黔西、大定等府州縣城,並直逼安顺、畢節城下,打遍了半個貴州,建立了汪家寨、岑頭蓋、秦家寨、偏刀水、荆竹園爲主的大小幾百個營壘,並在岑頭蓋建立宮殿府署,擧朱明月爲秦王,設官賜爵、鑄印鑄錢、發布謄黄(布告),號召農民,聯合友軍,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事件背景: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王朝爲了維持腐朽統治,對列強屈膝投降,割地賠款,對内則加強專制統治,無止境地增加人民負擔,賠款全部壓在農民肩上。清政府下令將賦税征糧改爲摺征銀子,按畝計算,十取其一。清廷官紳趁機打劫,在十取其_一的基礎上私加十之四五。除了摺征之外,還有捐輸等雜項,官紳層層盤剝,廣大農民困苦不堪。
1851年太平軍在廣西起義,清廷調集各省防軍進行鎮壓,各省防務空虛;清廷爲了防備各地人民暴動,又飭令地方大辦團練;於是豪紳們又借機勒派,農民的負擔更爲沉重。貴州農民本來就十分窮困,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深地陷入饑寒交迫之中,農民要想活命,就隻有一條路--起來造反。
早在鴉片戰爭時期,思南鸚鵡溪汪家寨何冠益等八個武秀才,想從軍報國打擊外國侵略者,因聞清廷割地賠款乞和,八個武秀才大失所望,他們對朝廷的腐敗無能、地方官紳欺壓人民的行徑恨之入骨。鸚鵡溪廪生李春華,平時巴結宮府,欺壓百姓,深得曆屆知府賞識。當清廷下令興辦團練時,他首先響應,當了團總,更加仗勢欺人。
此時,中華民族與外國列強的矛盾、各族人民和清朝廷的矛盾、當地人民和地方官紳的矛盾交織在一起,思南農民起義處於一觸即發之勢。這時,秦魁榜引來了白蓮教支派燈花教主劉儀顺,用傳燈花教的形式來團結民眾,組織起義隊伍。不到半年,劉儀顺、何冠益等於1858年元月18日率領三千多人在鸚鵡溪打敗了李春華,擧起了義旗。他們響亮地提出“反摺征、反捐輸”的口號。起義軍首先攻下思南府城,殺了知府福奎。他們一面分兵四路向印江、石阡、務川,龍泉等地進軍,一面着手選擇農村山寨,建立根據地。
Top
發生過程:
咸豐8年(1858年)正月,貴州巡撫蔣蔚遠與銅仁知府周夔率領湖南省鎮 、乾州援兵馳剿思南號軍。進駐印江後,周夔分兵襲擊江家寨,韓超分兵襲擊一碗水,白號軍再次乘虛攻進思南府城。蔣蔚遠、周夔正派兵攻黄壩、亭子壩號軍,忽接省城(貴陽)告急檄文,遂率鎮 援兵趕赴貴陽,思南軍事交署知府周獻廷接辦。因兵力不足,隻困守關隘,無法進攻。於是,黄號軍楊和鳳於魚溪、城頭蓋起事;協和團賀濟泮於濯水起事;濟安團胡勝海名黑二於印江乾溪梅林寺起事。
咸豐20年(1860年)閏3月12日,提督田興恕率川、湘、黔3省軍隊圍剿印江地區號軍,副將沈宏富以周學貴、金祖望、彭廷勝、熊煥章部將率兵2000人進攻棬子坪(今何家鄉一帶),都司毛良貴被殺,白號軍張宗學、安泰然陣亡。參將劉吉三率兵1500人進至大羅壩,攻牌坊(今玉屏、中壩、何家等鄉屬地),參將毛克寬、金太文,游擊羅孝廉均陷陣中,田興恕正准備馳援,忽省城貴陽吃緊(苗軍攻陷紮佐、進副貴陽),飛檄調沈宏富援救省城,留部分官軍助新任印江知縣繆煒防守縣城,黄號軍乘機進攻。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19日,白號軍首領楊夢岩率眾於荆竹園打敗官軍劉義方,連克關口坪、石家場,官軍死傷無數。25日,號軍攻下閔家場,銅仁代理知府王雲退守江口,號軍忽轉兵印江野茅溪、洋溪、塘房嶺、分水嶺、客店溝一帶,追擊軍章樹勳、把總方廷福部,截斷官軍石(阡)銅(仁)糧道。同年11月,荆竹園號軍複攻塘頭,官軍副將吳洪盛於土地塘中號軍埋伏被殺,總兵金太文潰逃印江縣城,號軍乘勝圍攻,進占城效四處村寨。官軍拆毁評興寨民房,藉資抵抗,但無濟於事,困守城中,適總兵劉義芳、副將向鎮由東路趕至,協助防守,城圍始解。
同治2年(1863年)6月,濟安團黄號胡勝海活動於乾溪、紅岩坪、楊柳塘、小屯等處,兵經板溪、杉樹坳、何家莊地區,當地團練紮營堵截,號軍一擧消滅了團練。貴東道陳昌運統領道標各軍,跟蹤追剿黄號,胡勝海於小屯紮營(今何家鄉黄土、新宅一帶),立三堆大寨。其弟胡黑三平時待兵殘暴,被所部一小頭目所殺,號軍士氣漸衰。陳昌運派都司鄧第武從正面進攻,第武以重金收買當地人做奸細潛入號軍作内應。
同治5年(1866)3月11日,思南白號軍5000餘人進至印江縣之紙房溝,署貴東道兼攝思南知府趙崇慶率游擊鄧第武、守備田慶豪、軍攻邵鵬飛、丁大賢、知縣林福培等率官兵團練1300餘人於3月27日四麵包圍,連攻數日不克。29日,鄧第武派人在木柵外大量堆積柴草,准備火攻,號軍始放棄紙房溝營壘,沖出重圍,退走徐家坡。
同治6年(1867年)4月,號軍因失去了糧援,抵抗力逐漸減弱,能戰者大部突出重圍轉移,老弱傷病人員由部分首領率領與官軍逐關逐卡拼奪,直至關破人亡。
歷史影響:
號軍起義是貴州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起義,這次摩崖題詩的發現,對研究號軍起義有重要的價值。目前,當地政府已對城頭蓋進行維修和保護,擬對其進行旅游開發。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