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美國第二次提出修約
美國第二次提出修約
時間
1856年04月 ~ 1856年10月
地點
廣州、上海
相關人物
葉名琛、
伯駕
資料來源:趣歷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854年第一次修約要求遭到拒絕時,英法正深陷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無法抽出更多兵力發動另一場戰爭,因此,英法列強沒有因此次修約而興師動眾。於是美國隨之出面充當主角,掀起了第二次修約的浪潮。事實上,美國對這次“修約”訛詐活動做了充分準備,其積極向外擴張,採取與英法勾結侵略中國的政策。早在1855年,美國政府改派傳教士出身的“中國通”伯駕為駐華公使。抵達中國前,伯駕根據美國政府的指示,前往倫敦和巴黎,分別與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法國外交大臣瓦爾斯基舉行會談,共商侵華的具體辦法。
事件背景:
1854年4月,包令照會兩廣總督葉名琛要求定期會見。葉名琛指定廣州城外仁信棧房為接見地點。包令因會見地點在城外,不能達到進廣州城的目的,表示拒絕。接著麥蓮、包令先後到上海,並分別訪問南京太平軍。麥蓮從南京回到上海以前,到崑山見怡良,提出要求說:“如蒙大皇帝欽派便宜行事之重權大臣前來,議定規條,美國情願隨同官兵,從上海起一路剿辦逆匪,開通長江,如上海等處有一賊未平,即不敢越次而進。”①怡良不敢答應,認為辦理外交是兩廣總督的職責,要麥蓮回廣州接洽。麥蓮後來回上海後,又與包令、賜德齡同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會談,吉爾杭阿也勸麥蓮等回廣東,但他自己主張接受英美的要求。他建議清政府說:“茲麥酋固執十二年變通之約,欲由長江直至漢口,設立碼頭,勢將無從阻止,莫若將機就計,欽派資深望重之大臣,前來議定妥協章程,允其所請。 ”吉爾杭阿又說:如果“一朝決裂,(各國)乘金陵未復之時,闖入長江,諸事不復受商,動輒為所挾制,一誤再誤,長江中又添一巨患矣。 ”②吉爾杭阿的建議沒有被接受,反而受到上諭的申斥,因為清政府當時還懷疑侵略者可能支持太平軍。
Top
發生過程:
咸豐6年(1856)4月,美國新任駐華公使伯駕到達廣州,借口中美《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照會兩廣總督葉名琛,再次提出「修約」要求。
其要點為:外國公使駐京;中國全境開放,無限擴大貿易;外國人可以在華自由傳教;改造中國司法機關。隨後,英國駐華公使包令和法國代辦顧隨也先後照會葉名琛,支持美國修約要求。先是,伯駕來中國就職前,曾分別到倫敦和巴黎,與英、法外交大臣商討對華訛詐問題。
其實英、法已感到和平「修約」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准備訴諸武力,因此只表示將在外交上予以支持,並未與美國一起行動。葉名琛接到美使等照會後,於當年6月上奏朝廷。咸豐帝表示,可酌允變更一二條,以示羈縻,不准其來京,實際上仍堅持拒絕全面修約態度。伯駕在廣州未能達到目的,遂赴上海,分別找到已革上海道吳健彰和攝理上海道蘭蔚雯,重施威脅利誘故伎,以英、法、美三國聯合一致支持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為條件,引誘清還同意其修約要求,並揚言,如清廷拒絕其建議,各國可能將與太平天國簽訂條約。吳、蘭二人答應轉告兩江總督怡良,而怡良此時早已接到咸豐帝不得為美使等「妄求」代奏的諭旨,乃以兩廣總督為辦理夷務之欽差大臣為辭,勸伯駕回粵呈請。結果,伯駕在上海活動了四個多月,仍勞而無功。
9月,英國已在廣州借口「亞羅號事件」發動新的侵略戰爭。
10月,伯駕也停止其修約交涉,回到香港參與英法侵略活動。
歷史影響:
英法侵略者藉口“亞羅”號划艇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已決定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美國認為由它出來進行修約已沒有必要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它抱定與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完全相同的態度,一面支持英法的侵略戰爭,一面又宣布“中立”,並在“中立”的名義下,加緊進行趁火打劫的活動。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