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柏林奧運會
柏林奧運會
時間
1936年08月01日 ~ 1936年08月16日
地點
柏林
相關人物
萊妮•里芬施塔爾、阿道夫•希特勒、海倫•梅耶、歐尼斯特•李•楊克、艾夫瑞•布蘭達奇、符保盧、馮有真、
儲安平
、
李惠堂
、譚江柏、孫基禎、郭潔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38年,柏林奧運會閉幕之後,納粹德國在國際上發行了此屆奧運會的紀錄片~“奧林匹亞”,藉機繼續進行相應的宣傳。該片極具爭議,由德國製片人同時也是一名納粹支持者的萊妮•里芬施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完成。紀錄片是納粹政府在1936年奧運會期間委託她製作的。
背景:
國際奧會1932年將1936年奧運會會址定於柏林,當時希特勒的納粹黨尚未執政且反對奧運會,宣稱“奧運會是猶太人和和平主義者玩的花樣,德國運動員和黑人同場競技有損日爾曼民族的尊嚴。”國際奧會成立代表團,前往柏林調查該城市是否具備舉辦奧運會的條件;調查團抵達德國時,正好趕上1933年納粹政府上臺執政,但希特勒一反常態地宣佈“全力支援奧運會”。
希特勒讓政府撥款兩千萬馬克(合當時八百萬美元)資助柏林奧運,在柏林修建十萬人的體育場。在體育宣傳畫中,藝術家們被要求去展現雅利安人種的發達肌肉和英雄般的力量,強化“雅利安人種優勢論”,奧運成了希特勒和納粹宣傳其政治主張的舞臺。
1933年4月,所有德國體育組織制定出一項“僅限雅利安人”的政策。“非雅利安人”——猶太、半猶太、羅姆(吉卜賽)運動員被有步驟地排除出德國體育組織和協會。被德國體育俱樂部拒之門外的猶太運動員聯合起來成立獨立的猶太人聯合會,並準備臨時的隔離設施,但是,這些猶太體育組織無法與擁有充裕資金的德國體育俱樂部相抗爭。
為了平息國際輿論,德國當局做出象徵性姿態,允許擁有部分猶太血統的女擊劍手海倫•梅耶(Helene Mayer)代表德國參加在柏林舉行的奧運會。她最終獲得個人女子擊劍的銀牌,像所有獲獎運動員一樣,她在領獎臺上行了納粹禮。奧運會以後,海倫•梅耶返回了美國。
Top
發生過程:
第一次透過電視播放奧運會和第一次大會開幕式表演,柏林奧運也是日後歷屆奧運聖火以火炬接力跑方式的起源,以往只是在希臘採集聖火,但沒有用人進行傳遞。
柏林奧運的聖火從希臘傳經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最終到達德國。1936年7月20日正午,於希臘奧林匹亞運動場舉行點火儀式,以凸透鏡借助太陽光點燃火種,再交由火炬接力隊員一路傳送至大會場中。此後,這項火炬接力便成奧運傳統習慣,往後各屆奧運主辦國無不大花心思來為聖火點燃儀式翻新花樣。本屆開始奧會規定,點燃奧林匹克聖火是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
國際奧會在開賽之前,驅逐了一名美籍德國人奧會委員歐尼斯特•李•楊克,因他號召全球運動員抵制本屆奧運會。之後,支持本屆奧運會的美國奧會主席艾夫瑞•布蘭達奇用另外一名運動員頂替了楊克的位置。
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中國參加規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次全球體育賽事。南京國民政府派出了一個100多人的代表團,69名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等7個項目的比賽。遺憾的是,除了籃球隊戰勝法國,撐杆跳選手符寶盧取得復賽權,中國隊一無斬獲。
中國還派出了一個武術表演隊(男6人,女3人)和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這個考察團曾赴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考察。中國運動員儘管在正式競賽項目中戰績不佳,但武術表演令西方人看得發呆,特別是雙人對練深受觀眾歡迎,贏得極高的讚譽。
和龐大代表團相呼應的是,中國媒體對柏林奧運會給予了極大關注,創造了中國體育新聞傳播的一個高潮。
各大報刊媒體熱情高漲,紛紛設置奧運特刊、奧運專版,對奧運會進行全方位報道。天津《大公報》當為其中翹楚,從1936年6月29日刊登《乘風破浪萬里長征,參加世界運動會代表團出國盛況》開始,《大公報•體育界》版逐日對奧運會進行報道。7月20日,《大公報》用整版篇幅對首次舉行的奧運火炬傳遞儀式進行報道,主標題為《偉大!隆重!熱烈!空前!火炬接力跑今日啟程》,還繪有奧運火炬途經7國路線圖。奧運會期間,《大公報》則推出了《第十一屆世界運動會特刊》和《每日畫刊•第十一屆世界運動會特輯》。
上海《申報》也專門設立了《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1936》專版,重點報道中國隊參加比賽的情況,如《吾國足球隊今日戰英國》、《中英足球賽詳情》、《撐杆跳高預賽及格後符寶盧決賽中落選》等報道。《申報》還對其他國家運動員的參賽情況進行報道。美國黑人運動員歐文斯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了4枚金牌,轟動了整個柏林,給希特勒的“優秀”人種論當頭一棒(希特勒非常惱火,甚至避免與歐文斯握手)。《申報》抓住這一熱點,刊登了《歐文斯不愧飛毛腿 改寫跳遠新紀錄》、《歐文斯風頭最健》、《黑星光芒萬丈 歐文斯獲金牌4枚 為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人》等報道和照片,表明了國人追求世界和平、民族平等的立場。《中央日報》雖然沒有推出奧運特刊,但《教育與體育》版全部刊登奧運會消息。
柏林奧運會不但是首次採用電視轉播的奧運會,也開創了中國奧運廣播的歷史。1936年8月1日,柏林奧運會開幕式當天,交通部上海廣播電台轉播了奧運會開幕實況。8月2日至16日,中央廣播電台於每晚19點至19點20分設置了一檔特別節目——《轉播世界運動會消息》,由中央社記者馮有真在德國報道奧運賽事(交通部上海廣播電台也於2日至16日每晚定時播送馮有真報道的奧運消息)。中央廣播電台還播發了奧運時評《如何增強國民體格》和專家談話《世界運動會與吾國國民體育》,前者提出了普及體育、增強國民身體素質的觀點,後者總結了中國參加柏林奧運會的教訓。中國的第一次奧運廣播,還帶動了其後各地廣播電台體育節目的設置,促進了中國近代體育廣播的發展。
我國媒體之所以能夠如此濃墨重彩地報道柏林奧運會,有賴於中國奧運代表團的三位隨團記者:中央社特派記者馮有真、《中央日報》社特派記者儲安平以及一名國際攝影社記者,這也是中國記者第一次出現在奧運賽場上。奧運會期間,《中央日報》、《大公報》、《申報》等媒體除了刊登馮有真發回的中央社電訊、廣播報道外,還刊登馮有真的十幾封奧運通信。儲安平也給《中央日報》發回了一系列奧運通信和奧運照片。中國記者在奧運賽場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國際賽事報道主要依賴外國通訊社的狀況,使得中國媒體的奧運報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信息量大,且更具主體意識。
在所有比賽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足球隊首次亮相世界賽場。中國足球隊抵達柏林之前,被人稱為“中國鐵軍”,當時是一支讓歐美足球強國摸不透底細的“神秘之師”。1936年4月,中國足球隊22人名單正式公佈,“亞洲球王”李惠堂、香港歌星譚詠麟的父親譚江柏名列其中。
不過,正當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到柏林與歐美列強一比高低時,壞消息接踵而至。赴柏林參賽,整個中國奧運代表團需法幣(當時的貨幣名稱)22萬元,而當時的國民政府表示財政困難無法支付。最終經過一番全國從上到下、鋪天蓋地式的“化緣行動”,共籌集資金17萬元,但仍缺5萬元。又是一番緊急討論,決定足球隊自籌資金,提前兩個月到東南亞各國進行表演賽,以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
1936年5月,中國足球隊從上海出發,轉戰越南、印尼、緬甸、印度等國,在兩個月的27場比賽中,取得24勝3平的佳績,“中國鐵軍”名聲遠揚。不過,當球場上威風八面的球員們脫下戰袍後,個中滋味只有自己咀嚼;為了節約經費,兩個月的旅途中,乘船時大家選擇最低等的艙位,住宿則找最便宜的旅館最便宜的房間,有時,全體隊員共住一個大間,若床位不夠,還需打地鋪,吃飯則是自己買菜,自己下廚。整個東南亞之旅,足球隊共獲得近20萬港幣的收入,到達印度的孟買後,足球隊給因經費短缺而滯留國內的奧運代表團匯去5萬元,解決了經費問題,雙方在孟買會合後,一起前往柏林。
據運動員中唯一健在的郭潔先生說,因為經費緊張,買不起機票坐不起火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漂泊了一個多月,運動員耗得精疲力竭。
韓國(時值朝鮮日治時期)運動員孫基禎在馬拉松項目取得金牌,成為首位奪得奧運金牌的韓國人。但孫只能代表日本上場,頒獎儀式上升日之丸國旗、演奏《君之代》國歌,使他十分痛苦。
一共有49個國家代表團參加了本屆奧運會;其中阿富汗、百慕達、玻利維亞、哥斯大黎加、列支敦士登以及秘魯都是首次參加奧運會。
在 1936 年 8 月主辦奧運會舉辦期間,納粹政權企圖掩飾其極端的種族政策。大多數反猶標語都被臨時撤下,而報紙媒體也緩和了激烈的言辭。因此,納粹政權借助奧運會向外國觀眾和記者製造了德國熱愛和平、寬容好客的假像。
歷史影響:
在 1936年8月舉辦夏季奧運會的兩個星期中,阿道夫•希特勒的納粹獨裁掩飾了其種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本性。為了迷惑了眾多外國觀眾和記者,納粹政權收斂了其反猶計畫和領土擴張計畫,利用奧運會營造出了一副和平、寬容的形象。由於未能抵制 1936 年的奧運會,當時一些觀察家就斷言:美國及其他一些西方民主國家可能失去了一次制止希特勒和加強抵制納粹暴行的機會。奧運會結束後,德國加速實行擴張政策,並積極開展對猶太人以及其他“國家敵人”的迫害,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屠殺的發生。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人民網、華西都市報)
Top
回上一層